第173章: 以血换水
“很久很久之前,有一个在大乾之前的一个王朝,叫做大坎朝,有一个贵妃年老。”
“她听信邪人之话,为了回复青春,挽回皇帝的宠爱,就制造了一套吸血工具。”
“以内有细管的铜针,吸食年轻宫女的鲜血。”
“妄图恢复青春。”
“只是一开始毫无效果。”
“后来她干脆将鲜血注入自己身上,果然有了些效果。”
“因此她愈发疯狂作案,只是随着她越来越疯狂,终于有一天浑身发怪病而死。”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
而李易微微一笑。
什么怪病?
肯定是起排斥反应。
不同人鲜血可以喝,但不能直接注射。
运气好,血型兼容还凑合。
的确因为输血的缘故,能让你短时间内气色好一些。
然而碰上不能兼容的,不死才怪。
李易想到这里,直接说道:“好吧,萧城守,你马上调集人手。”
“给我做出1000套这种抽血工具。”
“一人中取百分之一血,一百万人即是万人之血。”
“同时抽取,熟练之后,一百万人,也只需要百来个时辰即可。”
此时此刻。
萧智已经恍然大悟。
他由衷佩服李易。
短时间内就能想到这些方法。
看来对方虽然是邪宗之人,却非邪魔外道。
“你告诉众人,抽一管血换一桶水。”
“这一桶水可以够他们半个月吃的。”
“半个月之后再去抽一管血。”
李易又吩咐道。
他心想。
这才叫可持续发展。
这就是现代人和古代人的眼光,极大不同。
这些邪魔外道,动不动,就玩绝户。
现代人做事,总想个能不能持续。
一次性的收益,肯定比不上源源不断的收益。
“以血换水吗?”萧智喃喃自语,心中升起一股振奋。
百姓有救了!
“没错,就是以血换水。好了,你马上去调成熟的工匠,让他们连夜打造相关器具。”李易点点头。
“是,宫主大人。”萧智拱手,然后又对冯老头说道,“还请冯老先生跟我一起去研制这套器械。”
“好说好说,城守有命,小老儿自会帮忙。”冯教谕说到这里,随后为难道,
“其实那个吸血器具并不复杂,但是一千套,还需要许多铜料。”
萧智毫不犹豫道:“铜料?拿我的牌子,先将府中铜器都熔了,再去城中那几家权贵去征集他们家里的铜器,实在不够,还有城中寺庙里的大钟,统统拉来。”
他一字一句,干练非常。
显然是个能吏。
“还有至少还要培训2000人,一个负责协助,一个负责使用吸血器。”冯教谕又说道。
“嗯,有劳冯先生了,我让府里的人尽数听你的安排。”
很快整个城守府便忙碌起来了。
李易自然是坐壁上观。
这个萧智的能力果然很强。
发号施令,闻者无不听从。
这份威望,显然是多年积累的。
要知道他本人并没有什么修为,不能靠个人之力镇压别人。
只能是多年做事积累的成绩,让众人信服。
李易不由想到一人,萧何。
呵呵,如果自己要做刘邦的话,这家伙可不能丢给大乾用。
可惜大乾内部腐坏,空有良臣,难以使用。
若是自己不来,这家伙定然会因为阻碍百姓出城,而被赶尸教中人给害死了。
想到这里,李易向一旁伺候的风隼问道:“这百姓不出城,那妖魔不会进城来抓吗?”
风隼拱手说道:“回禀大人,如今大乾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大城之上,都还有王朝气运相护,对妖魔颇有阻碍。”
李易点点头。
一方面是气运,另外一方面,城中毕竟还有不少有修为者。
比如权贵雇佣的修为之士,还有除魔司,还有城守府的人,赶尸教的人不方便大举行动。
而百姓若是出了城,混于乡野之间,没了秩序维持,别说是下手抓几万,几十万也简单了。
因为没了秩序,混乱不堪。
就像王朝末年,一逃难几百万人,最后只有几万人存活。
如此。
当天晚上。
第一套吸血器样品就打造完毕,由冯城守亲自送到李易眼前,让他确定功用是否合适。
李易一看,这玩意和现代抽血器几乎差不多了。
周身是铜管,顶上是铜针。
而后面则是套着一个皮囊。
嗯,没有橡胶塞,用这种皮囊来代替。
“大人请看,挤压皮囊后,然后将针管插入人血脉之中,松开手后,皮囊扩张,血液自动进入皮囊。”冯教谕示范道。
“解下皮囊,将鲜血排到桶中,再去抽下一个。”
“不错,不错。”李易点点头,“不过记得备用多个针头,用完一批后,立刻开水煮沸之,再重复利用。”
冯教谕微微一愣,随后恍然:“哦,大人提醒的是,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病症,万一染给他人就不好了。”
李易又点头,随后又问道:“这东西打造如此快速,显然不是普通工匠能打造的。不知是何人所做?”
其实他又在试探冯教谕,看看是不是对方用了法力。
“大人睿智,这是萧城守平日养的一些拥有道行法力的人帮忙打造的。”
冯教谕一五一十地回答着李易的询问,
“那人是城守府工司的一位炼丹道人。“
“那炼丹道人平时就喜欢炼制各种器具。”
“这次正是托他老人家出手炼之。”
“不过有了样品,接下来就好做了。”
“果然如此。”李易点点头。
“那位道人精通炎火之术,”冯教谕老老实实回答道,”他擅长用火焰之法,迅速将铜器熔成铜液。”
“然后以法力包裹,将铜液浇灌出成各种各样的奇妙器具,非常方便。”
李易笑笑。
“这个修道之人,不错,将法术开发成了生产力。”
“生产力?”冯教谕有些疑惑。
“好了,这是我宗门密语,你听不懂,也不用在意。”李易摇头道。
他这样说,冯教谕就唯唯诺诺地答应。
只是眼神中却露出一丝求知欲来。
李易懒得给对方解释。
难道还要给对方上一堂现代经济学?
不可能的。
他也忘记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