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影记

进入北印度后,玄奘首先来到了信仰大乘佛教的滥波国。玄奘一行在此停留了三天,所见的滥波人体形偏小,他们喜欢以歌咏的方式来倾诉对生活的热爱。

往南二十多里就是那揭罗曷国,那揭罗曷国四周环山,民风淳朴,多崇敬佛法,都城叫灯光城。城东南有一座佛塔,高约三百余丈,据说是无忧王所建,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在此受记。释迦在第二“僧祇劫”的时候,在这里遇到了燃灯佛。燃灯佛是佛名,因为他生时身边一切如灯,就被命名为燃灯太子,成佛后就叫做燃灯佛。

“劫”是梵语“劫簸”的简称,通常是指普通的年月日单位所无法计算的极长时间。“僧祇”在梵语中是无数的意思,“僧祇劫”就是无数长时的一劫。在佛教的理论中,自有世界以来,世界就经历成、住、坏、空各劫,毁而再生,周而复始。

其实佛教认为释迦早已经成佛,他之所以会在两千几百年前再由凡人苦修成佛,是为了鼓舞世人,为凡人树立修成佛道的模范。在佛教中,释迦来到世间成为凡人不过是幻象而已,他是早就成佛的。佛就是觉的意思,当人们如昏睡后的恍然大悟而不再为烦恼所苦,就称之为觉。佛就是觉行圆满的人,既能自觉,又能觉他。

释迦在第二僧祇劫的时候逢燃灯佛,并把鹿皮铺在地上,用身体和头发盖住泥土,然后请燃灯佛坐在上面讲话。后来经过几次坏劫,遗迹仍存在,所以就在上面建塔。

玄奘特意去塔中拜佛,在附近碰到一位老僧,玄奘问他:“据说释迦在这里时是第二僧祇劫,现在是第三僧祇劫,这中间已经过无数的劫,每一劫世界都要遭到一次毁坏,然后又要重新建立。世界遭毁灭时,连须弥山都化为灰烬,怎么这个遗迹却能得以幸存?”

老僧回答说:“世界毁灭的时候,这个遗迹其实也跟着被毁灭。只是世界恢复再造时,这个遗迹就会重新出现。须弥山虽几经毁灭,现在也还立在那里,这个圣迹当然也不会被毁灭!”

老僧的回答让玄奘觉得十分满意。玄奘继续往前走,看到很多有关释迦的圣迹,包括他买花的地方,及供奉顶骨的佛塔。让玄奘最感伏兴趣的是佛影石窟,传说释迦曾在这个石窟里,降伏了一条恶龙,窟洞里还留有释迦的影像,但因当时兵荒马乱,盗贼横行,山路难走,两三年来都没有人看见佛影了,大家也就不再有兴趣前往了。

玄奘不管随行人员的频频劝阻,让大家先回去,自己一个人跟着引路人往山上走,半途果然遇到了山贼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强盗们问玄奘:“你难道没听说这里有很多山贼吗?”

玄奘平静地回答说:“为了膜拜佛影,即使猛兽当前我都不怕,何况是山贼!”山贼听了玄奘的话深受感动,随即翻然悔悟,还陪同玄奘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