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朱麦克阿瑟樉(二合一)

第527章 朱·麦克阿瑟·樉(二合一)

百官随着皇帝的车辇,进入应天府。

周围,闻讯而来的百姓,已经挤满了路边的位置。

“是皇上,那后边的,就是日本国王吧?”

许多百姓的手中,正拿着一份报纸。

报纸上的内容,正是关于二皇子朱樉押送日本国王归来的消息。

日本这个地方,百姓也许不知道。

可是如果说倭寇,哪怕是许多内陆的百姓,也是咬牙切齿。

元末乱世十几年,加上大明建国将近十年。

倭寇之乱,一直是许多人的噩梦。

这些百姓朝着圆融天皇大喊:

“杀了他1

“杀了他……”

呼声震天,一开始还只是一两人在喊叫。

但最后,整条街道,百姓们的声音,化成一道道音浪,向四面八方蔓延。

汪广洋等人走在后边,听着这漫天的呼声,登时脸色大变。

那些手里攥着报纸的百姓,似乎是他们这些日子跟孔讷辩论最大的讽刺。

这些日子,他们在报纸上,轮番攻击孔讷!

看似只是针对孔讷,也只是单纯的论道,可这一轮又一轮的攻击,确实让孔讷有些疲于应付。

汪广洋也好,胡惟庸也罢。

他们过去的几天,也一直沉浸在压得孔讷动弹不得的满足之中。

可现实中的情况是,他们谁都没有说法。

百姓的呼声,才是真正的裁判。

汪广洋此时才发现,他们错得离谱。

无论孔讷在那场辩论中有没有输给他们,但在百姓中,他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来人,将这些刁民给赶走!

他们在此喧闹,岂不是惊扰圣架?”

汪广洋大声斥责,命令周围的侍卫。

只是侍卫们冷冷看了他一眼,却没有说话。

他明白了,登时面色死灰,难怪皇帝对于他们的争论,一直没有动静。

原来他们早就明白,自己等人的说辞,注定只是空谈。

他们从一开始,就与百姓站在了对立的位置上。

“唉1

汪广洋悻悻,垂头丧气。

周围的胡惟庸将一切收入眼底,却没有说话。

这不小的动静,也惊动了在前边骑马的张异和朱樉。

他们回头,对视一笑。

民心,可得!

只可惜华夏的精英阶层,已经太久没有真正关注过百姓的疾苦。

为国为民,是他们挂在嘴边的话。

可整个大明,真正能心系百姓的官员,又有几个?

朱樉悄悄给张异竖起一个大拇指,张异耸耸肩。

此事之后,估计那些官员也该受点教训……

车辇走了一段,分开。

一边是锦衣卫护送日本国王前往他幽禁之处,另一边,是张异跟着百官,前往皇宫。

“外边是什么动静?”

应天城内,一座院子中。

王保保抬起头,听着外边的动静?

他来到应天府也有几年了……

除了过年,却从未听过如此喧闹的声音。

“是大明海军,征伐日本,亲手将国王押回来……”

观音奴抬起头,对王保保说道。

王保保闻言,登时百感交集。

日本,日本……

是那个成吉思汗未曾征服之地?

他想起两年前,朱元璋的招揽。

又是叹了一口气。

当年他不相信大明会出征日本,大明去了。

后来大明成功打开日本的国门,他依然不认为对方能掀起多少波澜。

可大明不但势如破竹,灭了南朝,如今北朝的天皇,也落入老朱手中。

这个新生的王朝,势不可挡。

而自己,却只能坐在这里,见证它的成长。

“咳咳咳1

王保保开始剧烈咳嗽,观音奴赶紧去过,扶住他:

“天冷了,您还是进屋去吧!

若是再动了根本,可没有萧神医救您了……”

观音奴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责怪,王保保讪讪。

洪武八年,他生了一场大病,就如当时张异预测的一般,他差点人没了。

不过宫里一直派萧九贤待命,在关键的时刻将他救下来。

张异当年的预言,也再次实现。

他对张异的本事,也不再质疑。

他想谢过张异,不过那时候的张异早就去了北方。

观音奴再次提起此事的时候,王保保有些不好意思。

“墙外接受胜利的人中,肯定有他一个!

你咋不出去看看热闹?”

“有朱樉在,我不愿1

“那你有没有后悔,当初直接嫁入朱家,当初你看不起的纨绔子,如今是名动天下的英雄1

朱樉如今的威望,甚至盖下了朱棣。

东征的功劳,也许漠北拿下小一些,可这依然是许多名将一生都拿不到的军功。

观音奴毫不犹豫摇头,脸上露出憎恶之色,

她和朱樉就是天生的冤家,谁都看谁不顺眼:

“他就是成了皇帝,奴家也不会看他一眼……”

“那那个小道士呢?”

王保保冷不丁提出张异的名字,观音奴的没来由一慌。

“你都十九岁了,老姑娘了……

难道真准备等那人?

只可惜,人家是徐达的女婿,且和徐家丫头情投意合!

去年你拒绝皇后的指婚,就……”

“哥哥,不说这事了1

观音奴没来由的心情烦躁,起身就回屋去了。

望着观音奴的背影,王保保不知道在想什么?

他此时,起身,对着墙外喊一声:

“来人1

不多时,一个锦衣卫出现在他面前。

“请状告朱家皇帝,就说我想见他……”

……

皇宫,皇帝回宫之后,将百官叫到奉天殿前。

“朕准备在朝天宫举办一场仪式,祭奠我大明死去的百姓和阵亡的将士!

到时候,日本那位小国王,需要亲自出席,为这些亡魂谢罪!

只是朕还没想明白,诸位爱卿给朕琢磨琢磨!

这个人,杀不杀?”

大家伙懵逼了,合着老朱你已经在考虑拿人家祭天了?

一路上,大家伙还在讨论,要不要劝阻皇帝举办这场祭奠,可老朱已经领先他们一个版本,讨论要不要杀人。

“陛下不可1

大伙脱口而出,老朱的任性,实在超乎超乎他们的现象。

一时间,各种从天朝上国,从礼仪方面的说辞,纷纷从他们口中说出来。

其中的意思,无非就是杀了日本的国王,会让周围的藩属国寒心。

华夏是礼仪之邦,不能做出如此下作的事情。

老朱面对他们的陈腔滥调,并没有表现出太多激动的情绪。

他看了一眼一直跟在他身边的朱标,嘴角上福

“既然诸位爱卿这么说,杀不杀人的事情先放着,礼部……

开始去准备仪式1

“陛下,臣这就去让邓仲修准备……”

既然皇帝决定在朝天宫举行这场国祭,自然是用道家的道士。

“邓仲修还差点火候,咱们朝中不是还有个真人,张异……”

朱元璋朝着外边喊去。

张异赶紧屁颠屁颠,一路小跑过来。

“你父亲不在,你就是正一道在京城的领袖,这件事朕就交给你了……”

“臣领命1

张异知道这是皇帝给他的福利,自不会拒绝。

只是听说他要主持国祭,其他人不乐意了。

“陛下,张真人的年岁,似乎不太适合?”

率先说话的,是礼部尚书。

他没有避讳,旗帜鲜明的反对。

其他人也纷纷起来附和,说张异年岁太小,不适合主持国祭。

一时间,关于张异的负面消息,又是此起彼伏。

从私德,到道行,再到各种黑料的检举。

张异知道这些年朝中的文官对他多有举报,可他也没想到,这些家伙连鸡毛蒜皮和捕风捉影的事情,都能拿在朝堂上说。

他直呼好家伙,差点给气笑了。

这些人的嘴脸,比起大美丽国的政客也不差了。

只是说着说着,皇帝猛拍龙椅,奉天殿中,登时寂静无声。

此时,朱樉嗤笑,打破了大殿中的平静。

“老二,你笑什么?”

朱元璋转头,望向一直低调没有说话的朱樉。

朱樉朝着朱元璋行礼,然后环顾四周。

他跋扈的表情,百官已经多年未见。

“父皇,儿臣是觉得,这些年出征在外,却已经不太习惯诸位大人的颠倒黑白,不要皮脸……”

他这句话,等于将半个奉天殿中的官员都给骂了……

其他人闻言,面红耳赤!

他们知道秦王朱樉和张异的关系很好,可他们却料不到,朱樉会为了张异,当场斥责他们这些官员。

难道,这位殿下,就不曾想过,万一……?

百官的脸色讪讪,而盯着朱樉的目光,也带着一丝恶意。

“秦王殿下,何出此言?”

礼部尚书作为这件事的挑起者,硬着头皮站出来。

“本王把话放在这里,不是张异,其他人还真没资格主持这场国祭!

尔等可知,远征日本的计划,就是张真人提起?

无论是玄武军,还是玄武大炮,还是我大明的水军编制,战法……

这一切都是真人的手笔!

没有张真人,压根就不会有远征日本之事,也不会有海外仙山之行!

他没资格,难道就诸位大人苦心劝说父皇去找日本妥协,更有资格?”

朱樉一席话下来,奉天殿内的官员,个个面如死灰。

他们忍不住,将目光落在张异身上。

他们看了看张异,又转向一直不说话的老朱。

老朱沉默不言,算是证实了朱樉的说法。

玄武军起于几年前?

开始有官员回忆,当确定年份之后,他们更加震撼。

也就是说,眼前的少年在还是孩童的时候,就影响大明的国策。

朱樉似乎得到朱元璋的暗示,开始疯狂输出:

“不知道王大人,在七岁的时候,在做什么?

本王也不怕告诉你们,南北分榜,算学入科举,这些国策都经过张异的参与,税法改革,也是张异的主意……

军功,他有!

国策,他出!

本王就想问问这里的大人们,有谁做过这些?”

张异的事迹,有一部分官员们是知道的。

可是其中的大部分,他们并未知晓。

想到这些年大明几乎所有的大事件,背后都有这位道长的身影。

这些人望向张异的目光,充满莫名的情绪。

“果然不愧是青衣宰相1

在这场纷争中一直置身事外的胡惟庸,突然率先开口。 他主动走出来,朝着皇帝大声说:

“微臣方知原来张真人做下这么多事,皇上,关于张真人主持国祭一事,臣附议1

胡惟庸突然临阵倒戈,让其他人愕然。

他和张异之间的仇恨,颇有种不死不休的意思。

可如今他却站出来,主动给

,主动给张异抬轿。

汪广洋深深看了胡惟庸一眼,也走上前去:

“青衣宰相之名,本官佩服,避险,臣也附议1

其他人似乎若有所悟,包括礼部尚书在内,所有人都站出来附议。

让张异主持国祭这件事,就以这种诡异的情况,被确定下来。

“散了吧,具体事宜,回头再议1

老朱挥挥手,让百官散去。

汪广洋和胡惟庸对视一眼,本能走在一起。

“此子竟然做下这么多事,他也算是个不世出的天才……”

“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他越是厉害,咱们就越是危险……”

胡惟庸的回答,十分尖锐,汪广洋沉默半晌。

“如果不能试图说服皇上办了他,那就让皇上对他产生忌惮之心!

这就是李先生给我的对策1

“难怪胡相今日会主动提起青衣宰相的事,想来应天流传的消息,也是胡相散播的……”

汪广洋意味深长地看了胡惟庸一眼,胡惟庸无声点头。

说完,胡惟庸快步走,与他分开。

望着胡惟庸的背影,汪广洋沉默许久。

他这位搭档虽然是李善长一手培养出来的,但他总感觉,对方比李善长,更加危险。

“能够悄无声息的将消息散发出去,胡惟庸的人脉,可比本相大多了1

汪广洋摇摇头,转身去了另外一个方向。

他和胡惟庸虽然因为张异而走得很近,但终归不是一路人。

……

皇宫,御书房。

皇帝正上下打量朱樉:

“不错,黑了,也壮实了!

常遇春跟我说,你很拼命,也能吃苦!

朕以前总觉得,你成不了大器,但如今看来,是朕错看你了1

老朱的话语虽然谈不上好听,但对于缺乏认同的朱樉来说,却是莫大的安危。

张异站在他背后,含着笑,看着朱樉拼命想要忍住情绪波动,却因此抖动的肩膀。

一种名为温暖的情绪,弥漫在整个御书房。

不过这种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

朱元璋很快就将思绪转回到工作中来。

他抬头,望向张异:

“国祭的事,你可要认真对待1

张异赶紧保证:

“陛下,绝对不会掉链子1

“你?”

朱家父子一起回头,盯着张异。

他们脸上全是怀疑之色,大家都认识这么久了,多少也知道张异的底子。

这家伙看起来什么都会,唯独当道士的老本行,他业务实在拿不出手。

张异被看的有些恼羞成怒:

“陛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臣在龙虎山闭关三年,修为突飞猛涨……”

朱标忍不住笑出声,要不是有锦衣卫监视他,她们也许还真信了张异。

“张家弟弟,怕不是在龙虎山鼓捣机器的时间,多过于念经念咒?”

“好吧1

战役放弃抵抗了,他想要糊弄皇帝和太子,基本不可能。

“臣会跟着邓师兄学习道法仪轨1

邓仲修身为朝天宫的主持,这些年主持大小法会多少也有些经验。

朱元璋相信张异的学习能力,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没有纠结。

“朕让你来,是想询问你一件事1

“陛下请讲1

张异大概猜得到朱元璋想询问的事,所以并没有露出惊讶的神情。

“关于那个日本国王,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置?”

这个问题一出,朱标和朱樉也认真思索起来。

大明打下日本,名义上是为了报仇,但大家心知肚明,在战略性上肯定不是如此。

日本的银矿,是老朱攻伐日本的原因之一。

而更加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是未来大明出海的重要中转站。

再来,从日本到朝鲜,从朝鲜到华夏东北的那块地域,也是朱元璋觊觎的土地之一。

虽然因为处于小寒期的缘故,那里的农耕条件暂时很差。

可张异的世界地图上清楚的告诉他,那是华夏的势力范围,也是一块不下于江南粮仓的重要产粮之地。

东北那嘎达,如果按照正常的陆军行军去打,打下来容易,统治起来非常难。

但如果有日本作为跳板,大明将黄海和渤海变成华夏的内海,那块地方支援起来就不难了。

如果能开发好东北,未来北疆的的隐患也会消于无形之中。

可以说,日本这块地方,对于大明的战略意义非常大。

所以让它重新变成藩属国,回到以前的关系,那是不可能的。

“父皇,将他宰了就是……”

朱樉眼中闪过一抹寒光,他可是要当出海秦王的人,不杀了他,难道还留下来过年?

“咱们大明的百姓不能白死,这些日本的浪人,倭寇,很多本身就是地方大名放任的结果!

那些人抢了东西,回日本去花,等于将我大明的财富拿回去反哺本国!

还有许多大海盗,他们是汉人,却以日本为基地,去劫掠中原之地!

这次咱们打下日本,这些海盗就是站在日本那边,给咱们造成不小的麻烦……

而且,就是咱们打下了京都,想要肃清日本周围的反抗,估计也要好些年!

留着这个天皇,也是留着那些人的念想!

不如……”

他说完,大家都笑了。

朱樉那点小心思谁不知道?

既然要占据日本,朱家肯定要有个人在地方上,代为控制日本。

朱樉就是老朱的选择,他也是未来的日本王。

既然要当日本王了,朱樉自然不会想留下这个祸端。

不过,他这个想法注定要落空。

朱元璋既然提出让张异出主意,也就代表他没有要杀对方的心思。

或者说,老朱在杀与不杀之间,也在犹豫。

大家伙都看着张异,等他给一个答案。

张异想了一下道:

“如果按照贫道的本心,自然是想杀,不过杀了他,却不能满足咱们最大的利益!

秦王殿下也说了,虽然咱们拿下天皇,可地方上的反抗还很多,如果不能迅速得到一个稳定的日本,去美洲的计划,也会搁浅!

所以咱们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在日本建立一个稳定的统治1

老朱闻言,无声点头。

“所谓的天皇,是他们的说法,不过这个位置在日本的传统中拥有极高的地位!

如果大明能控制住他,就能迅速稳定大明大多数地方的局势!

然后,咱们再徐徐图之,将他们的文化和传承逐渐断绝1

张异看了朱樉一眼,见他有些不甘心。

他呵呵笑道:

“其实,后世,这个国家就曾经被人统治过,那个人在日本,地位在天皇之上……”

“你说说1

朱元璋来了兴致,催促张异快点说。

张异自然不可能从黑船事件一路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就要从,一个叫做麦克阿瑟的人说起……”

张异简单扼要的,讲述了某个国都对日本的改造,还有后边的影响。

他分析道:

“咱们其实完全可以一开始,先将此人扶持起来。

日本很早之前开始,就有幕府统治的传统,这玩意只是个吉祥物,先供养起来,这样可以消除许多反抗!

这个国家的人,畏威而不畏德,打是一定要打的,而且不能太客气!

所以,在稳定之后,咱们其实可以,,慢慢同化掉他们的文化,这也不难!

一来,他们的文化本身就是受咱们华夏文化影响

二来,只要将这个民族打服了,他们就是最听话的忠犬……”

张异给皇帝出了不少主意,比如用道教替换掉神道教的信仰,吸收,改造神化体系。

比如移民!

对于一个上等文明来说,想要同化一个下位文明,实在太简单不过。

等他说完,老朱父子三人怔怔地看着他。

张异的这套手段,可谓是狠辣至极,但不得不说,这种方法兼顾了体面,还能低成本完成大明的战略,就是朱樉,也认同这套做法。

“你是咋想出来的?”

朱樉很想打开张异的脑袋,去看看他咋长的。

张异笑而不语,他没有告诉朱家人,他不过是将敌人曾经对付过他们的方法,重新用到他们身上。

那段苦难,就算说给老朱他们听,他们也不会懂。

自己默默地,去改变这些人的前程就好!

“首先,让天皇承认自己是人,并非神祗的后裔,打断了对方的神圣性,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秦王殿下,可以暂时当一段时间日本的【麦克阿瑟】,等到时机成熟,大明再顺其自然,将它们并入就行!

其实到时候,别说反对了,说不定他们哭着喊着加入大明……”

张异这番话,并非信口胡言,洋人发明的畜牧业技术,那威力可是有目共睹。

大明的国力在如今的世界来说,比起后世的超级大国可厉害多了。

这畜牧业肯定能发展起来。

“你说的,倒是有些道理!

张异,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回头你跟朱樉多和那位叫做圆融……圆融国王多接触!

威恩并施,知道吗?”

“是,父皇……”

朱樉心头落地,朱元璋这么说,等于他分封日本的事情,几乎就是板上钉钉了。

“行了,暂时就说到这!

老二,你先回去看看媳妇,回头带着他们一起入宫,今晚聚一聚……”

朱元璋说完,朱樉告退。

张异也趁机告辞,二人离开皇宫,朱樉拉着张异不肯走。

“张异,多谢你1

朱樉等没有人在,郑重其事,对张异感谢道。

他有心结,如今能分封日本,对于他而言是最好的安排。

“殿下恐怕还要多当几年的日本太上天皇……”

“哈哈哈,就你说的那个卖什么色是吧,这也不错……

对了张异,你有没有想过,跟本王去日本瞧瞧?

你说以道教替代神道教的提法很好,不过如何操作,本王也不懂这个……”

不过朱樉还没说完,他自己先否定了自己的看法:

“这不行,父皇不可能放你走1

“殿下如果想用人,邓仲修邓师兄不错……

我龙虎山也有几个师兄弟,同样可以胜任,比如您见过的宋宗真……”

张异想起那个帮他看着橡胶苗的宋宗真,忍不住笑出声。

自己还欠师兄一场富贵。

随着他制作的橡胶制品逐渐流行,橡胶的重要性也被朝廷认知!

宋宗真在海南的意义不大了,给他一个机缘也不错。

“宋宗真呀,本王记得他。就他了……

回头我跟父皇说去1

二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前程。

朱樉本想邀请张异回家,但张异婉言谢绝了。

几年未归,他的时间应该属于老婆和孩子。

他回去的时候,正好看到有锦衣卫疾驰而过。

“此人不是看守王保保的锦衣卫吗?”

张异的记忆力很好,虽然不认识此人,但却记住他的长相。

他去做什么?

这个念头在张异心中一闪而过,他才想起,自己回来之后没去见过观音奴。

不过现在也不是时候,他依然不徐不疾朝着春秋观去。

而不久后,皇帝也收到了王保保要转达的意思。

“这个石佛,终于动心了1

老朱听到王保保的消息,惊喜万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