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五十三:朕:是圣人 是大唐的皇帝

第53章 第五十三:朕:是圣人,是大唐的皇帝

入夜。

掌灯。

太极宫内。

李世民依然在等着荟文馆的消息。

大开的殿门,让整个太极宫看上去,就像是一头张开血盆大口,蓄势待发的洪荒巨兽,远远的窥视着整个长安城的一切。

当黑色衣袍人出现在太极宫内。

李世民透过殿门看向灯火闪烁的长安城,良久,才缓缓开口。

“有消息了?”

“回圣人,荟文馆依旧戒备森严,臣等无法靠近半分,只能在外围看到一些里面的情况,七位家主并没有离开荟文馆半步,到今夜长安城坊市落锁前,荟文馆内只走出来了一个人。”

黑色衣袍人低头回禀。

李世民想了一下,问道:“那个琉璃阁的前主人?”

“是的。”

“臣等在荟文馆外围探查,只看到这个人赶着马车离开了荟文馆,回了兴化坊的家中,这个人离开后,荟文馆就紧闭了大门,再也没有人出来过。”

李世民了然。

是了。

今天荟文馆要是只有一个人离开的话,想来也就是这个跟五姓七望看上去没有太大关系的人了。

“李?”

“姓李?”

“陇西李氏,赵郡李氏。”

“李怀安,怀字?”

李世民自顾自的思考着,仿佛想要从这其中品出一些不同来。

但是不管他怎么品。

都无法让他从其中品出一些不同来。

因为从查到的资料上来看,这个叫李怀安的人,前琉璃阁的主人,不像是出自这两李姓的宗族,跟他们皇族李姓更是没有任何瓜葛。

其他李姓,这些小宗族,如果出现这种人物不可能不被发现。

李世民从案桌上拿起一个密函,里面是一些关于李怀安的调查资料,这份资料也是黑色衣袍人负责进行调查整理出来的。

这份资料,调查出来已经有几个月了。

从琉璃阁引起人注意开始。

李世民就让黑色衣袍人展开了调查。

“最早出现在长安城附近,山下村的深山老林内,对山下村的村民说是山上的猎户,躲避战争进的深山。”

“户籍是山下村里正帮忙办理的。”

这些资料。

如果没有琉璃阁,没有五姓七望。

李世民也许会信。

但是有琉璃阁的存在。

这就更像是一份伪造的掩饰。

再加上从琉璃阁内调查到的一些消息,琉璃阁还在李怀安手里的时候,从那些女伙计口中得到的只言片语。

这个叫李怀安的人,与海外应该有联系。

才有可能在长安城开这么一家专门售卖琉璃的琉璃阁。

猎户。

海外。

李世民看着密函里的文字。

良久。

才将密函重新收起来,得到的信息太少了,就算他是大唐皇帝,也梳理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不知其中隐秘。

因为。

这个叫李怀安的人,从海外来到长安城的途径上,没有任何这个人经过的迹象。

就像整个人凭空出现在长安城,出现在山下村的深山之内。

关键的是。

黑色衣袍人在山下村的深山内搜寻过,也确实找到了一间有居住痕迹的木屋子。

神秘。

是李怀安给李世民的所有感觉。

李世民揉了揉眉心,挥退了跪在殿内的黑色衣袍人,并没有去怪罪黑色衣袍人办事不力的罪责。

作为大唐皇帝,他也明白,五姓七望要是那么好对付,也不至于让他这个大唐皇帝为了朝廷能够有可用之人,去向这些世家大族屈尊委曲求全了。

这些世家大族就是大唐挥之不去的拦路虎。

还是一头打不得,杀不得的拦路虎。

苦恼着怎么让大唐摆脱世家大族的束缚,怎么让大唐朝廷摆脱对五姓七望的依赖,不至于到最后,大唐朝堂上放眼望去,尽皆出自五姓七望门下的官员。

那样的话。

这大唐是他李家的大唐,还是五姓七望的大唐,这大唐朝廷是他这个大唐皇帝的朝廷,还是五姓七望的朝廷。

这满朝堂的官员,是听大唐皇帝的圣旨,还是听五姓七望这些家主的手令。

作为大唐的执掌者。

李世民隐约觉得,这个叫李怀安的人很不寻常,有可能是会成为他制约这些世家大族的关键所在。

但他想不明白的一件事情是。

这个人,如何能够制约世家大族。

思绪间。

时间过得很快。

闭着眼的李世民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死胡同的困兽,不知道如何找到出口,放眼望去,仿佛四周站满了大唐所有的世家大族。

他手中提着那把曾经征战沙场的环手刀,怒视着站在眼前的这些大唐的世家大族们,很想像大唐初创时期那样,为大唐而战,行杀伐果决之事,把这些大唐的世家大族们统统都杀个干净,给大唐的未来扫清障碍。

一身的杀意在太极宫内弥漫。

让在一旁侍候的太监张阿难都吓得一机灵,这是十年来,他第二次感受圣人发出来如此强烈的杀心。

第一次,是在那钞玄武门之变’的夜里。

“圣人。”

出于为圣人担心,张阿难看了看时辰,小心翼翼的来到李世民身边,轻声唤了一声,想要将李世民从杀意中叫醒过来。

“嗯?”

李世民缓缓的睁开眼,看向张阿难。

张阿难躬身低头道:“圣人,时辰不早了,可需要沐浴更衣,传一些晚膳过来?”

“不用了。”

李世民又问道:“立政殿现在在干什么呢?”

一身杀意。

虽然被张阿难打断了。 但是内心生出来的造怒却还在,难以平静,所以他现在需要一个人来给自己安抚一下。

而在皇宫里,能够做到的人。

也就只有立政殿的皇后,他的观音婢了。

张阿难回道:“圣人,立政殿的灯还亮着,想来皇后娘娘还没安寝,圣人如果要去立政殿,奴婢这就让人前面去通知一下皇后

下皇后娘娘。”

“嗯,不用通知了,直接去立政殿。”

说是去立政殿。

其实也没有离开太极宫的范围。

因为立政殿就在太极宫内。

在太极宫内走几步路就到了。

“娘娘,奴婢看到圣人要过来了。”

值守在立政殿外的宫女远远的看到太极宫的方向,有照明的灯笼向着这里走来,看架势应该是圣人要过来。

宫女连忙跑进来通知。

“去把安神养心汤端过来,一会儿圣人来了,端给他。”

长孙皇后闻言,也没有起身迎接的意思,依旧坐在榻上做着衣裳,随手吩咐着身边的宫女去将一直在炉火上煨着的补汤端过来。

“奴婢这就去。”

对此,立政殿的宫女们也都习惯了。

每天皇后娘娘都会提前准备一碗补汤,不是安神养心,就是清心活血。

圣人如果来立政殿就寝,那就在立政殿喝。

如果圣人没来立政殿,那就在圣人就寝前,送去圣人的太极宫。

总之,立政殿为圣人每天准备的补汤,是一件雷打不动的事情,也是皇后娘娘亲手安排的事情。

长孙皇后刚吩咐完宫女去端补汤。

李世民就走进了立政殿,在宫女太监的恭迎下来到长孙皇后的身边,也没说话,直接一屁股坐在了旁边的躺椅上,看向还在忙碌的长孙皇后。

“观音婢,今天有什么汤可喝”

听到圣人的问话。

宫女顺势将刚好端来的补汤奉上。

“圣人,今天是娘娘给您准备的安神养心汤。”

李世民看了一眼宫女端在托盘上的安神养心汤,也没有犹豫,直接拿起来,感受了一下汤碗的温度,很合适,便直接一口闷了。

一边将汤碗放在宫女端着的托盘上,一边说道。

“观音婢,今天这汤淡了,不够浓烈。”

“二郎,这安神养心汤,自然是要清淡一些的好,太浓烈了,就起不到安神养心的作用了。”

长孙皇后放下手中快要做完的衣裳,挥手让周围的宫女退下,来到李世民的身边,伸出双手,为其轻轻的揉按着太阳穴。

等宫女全都退到立政殿的外面。

长孙皇后才柔声道。

“二郎要是有烦心事,如果不妨碍的话,可以说给臣妾听一听,也许说出来以后,心里会通达一些。”

李世民倒是没有长孙皇后在干预朝政的念头,闭着眼睛,享受着脑袋的舒适,将刚才在太极宫内的事情说了出来。

等到讲完。

长孙皇后才思索的询问道:“二郎是想知道五姓七望这七家的家主为什么来长安城,还在荟文馆内见了一个与五姓七望有一些牵扯,但牵扯不是很大的人。”

“这个人是二郎口中的琉璃阁的前主人。”

“这个叫李怀安的人,有可能来自海外,还在长安城居住一年的时间了。”

“查到的所有与这个人有关的事情,也只有两年的时间。”

“这个人最初出现的地方是来自长安地界内的一个村子附近的深山里,对外说的身份是一个躲避战乱的猎户。”

“简单的来说,一个可能是猎户的人,却又有来自海外的可能,还开了一家售卖琉璃的铺子。”

“而二郎所疑惑的是,这些事情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人跟五姓七望有什么关联,也想知道今天荟文馆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知道臣妾说的对不对。”

李世民点点头,认可了长孙皇后的总结。

“对,朕就是在为这些事情而烦恼,观音婢可有想法。”

说完。

李世民闭着眼,伸出一只手,将长孙皇后的一只手拉到身前,放在胸膛上,另一只手放在身下躺椅的把手上,摸了摸躺椅的把手。

“说起来,将作监送来的这躺椅也跟这个叫李怀安的人有点关联,工部下面的工坊有一个姓吴的大匠曾经给这个人做过工。”

“也就是参与建造过琉璃阁。”

“从那次以后,这个吴大匠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带着一群匠人在长安城内揽了很多活计。”

“前不久这个吴大匠还拉着手下一群工匠开了一个铺子,卖的就是这种新式的器具。”

“买卖非常的红火,弄得长安城但凡是富贵人家的府上都以买到这种家具做为脸面。”

“要说这吴大匠跟这个叫李怀安的没有牵扯,朕是不信的。”

长孙皇后意外道:“这么说来,宫里最近添置的这些新的东西,还与这个人有一些关系了。”

“这些家具倒是不错,给宫里增加了不少的新意。”

“这么说起来,这个叫李怀安的人到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了,臣妾到是对这个人多了几分好奇。”

李世民问道:“这些桌椅到是不错,用起来很是舒服,就是这人,朕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置。”

长孙皇后轻轻一笑,提醒道:“二郎是不是走入了一个误区,把整件事情想得太过复杂了。”

“哦,如何讲。”李世民睁开眼,眼神中露出疑惑。

长孙皇后直接道:“二郎是大唐的皇帝,五姓七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压制得住的,需要慢慢来,不能太急了,”

“但是二郎说的这个叫李怀安的人,既不是五姓七望的人,也没有查到太过复杂的背景,说到底应该也是一个白身。”

“就算是海外回来的。”

“二郎作为一个大唐皇帝,完全可以打着招揽人才的名义,将这个人叫到宫里来,问个清楚。”

“不管是今天的荟文馆,还是这人的来历。”

“二郎是大唐的圣人,是这大唐的皇帝,掌天下的生死之道,有时候,不仅要施以王道,也应该施以霸道。”

“为何要为了这种简单的事情去徒增烦恼,有时候,有一些事情,不用想得太过复杂,完全可以直来直去的去挑明。”

被长孙皇后这么一提醒。

李世民眼前一亮,才想起来,他是大唐的皇帝,万民口中的圣人,有些事情,完全没必要遮遮掩掩,像那些世家大族那样,在暗地里搞动作。

想通了。

念头通达。

李世民从躺椅上站起身来,眼神望向长孙皇后,心中虽然不再造怒,但是却多了几分对观音婢的贪恋。

“观音婢。”

“二郎。”

而李怀安并不知道,今天不仅与五姓七望达成了和解,获得了足够的赔偿,还被大唐皇帝李世民惦记上了。

不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