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里应外合
第17章 里应外合
随着北方刺骨的寒风,中平元年十一月,悄然来到。
大概天子刘宏觉得“光和”不顺心意,便以黄巾平息为由,于九月初将年号更换为“中平”。
是故,今年也是中平元年。
与北风结伴而来的,还有朝堂早已预见的叛乱。
凉州羌胡首领北宫伯玉,假借黄巾之名发动叛乱,劫持了边允与韩约。
刀口下,官职最高的倒霉蛋凉州从事边允,被北宫伯玉推出来当叛军“首领”。
朝廷一面派兵前往凉州平叛,一边授权刘备督管幽州全军,巡视边境,以备不臣。
旨意一到,幽州如同熟透了的桃子,落在刘备面前。
收了好处,就要回报。
这年头,北方游牧部落大多记吃不记打,争抢牧场,劫掠农家,时有发生。
所以,得找个不顺眼的刺头,试试咱老刘的军刀快不快。
找.谁好呢?
事实上,在野心勃勃的大耳贼心里,军队、金钱、地盘等,都不是最优先的。
兵圣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故,情报,才是上位者最应该重视的,没有之一。
两个月时间,人数过百的斥候与不良人组建的谍报网,传回幽州各地详尽的情报。
精明的家将刘能作为情报头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似乎越来越不择手段。
家主有需要,刘能翻出名单,推荐位于辽西郡的乌桓大人丘力居,坚持说这货似乎不太安分。
历史记录:将来会跟着张纯一起叛乱。
什么?人家现在还没反?
切,让密谍发几张传单刷几条标语,多大点事?
总之,忠诚正义的福泉校尉,必须师出有名。
三千铁骑发起突袭杀进辽西,那些记录在案不太恭顺的部落首脑,悉数斩首。
毫无准备毫无反意的丘力居,看着城下的小京观,再看看如狼似虎的军队,这货委屈到差点崩溃了。
看着搭上城头的云梯,值守的军士一哄而散,还打个毛啊?
出城,求饶。
看了一眼,跪在马前赌咒发誓献上家产的乌桓大人,刘备摸了摸下巴。
“行!本校尉今日心情好,可以放你一马。”
丘力居以头抢地,砰砰作响。
“不过,你得戴罪立功。这样吧,带上所有族人,给我一直向南打到海边。”
死里逃生的乌桓首领,哪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当天便带着数千族人撤出辽西,穿过辽东向南大迁徙,血腥征服近乎不毛之地的狭长半岛。
丘力居打不过福泉校尉,但对付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半岛棒子,那是砍瓜切菜相当神勇。
所以,不到一个月,大汉军旗便顺利地插在了对马海峡的西岸。
镇压不臣,开疆拓土。
辉煌战报再次传阅朝堂,“文治武功”的天子刘宏的视线,熟练地45度翘起。
有功必赏,重赏!
“皇族刘备,亦智亦勇,统兵有方,拓土三千里。拜中郎将,封都亭侯,食邑千户。”
已经升任郡丞,锁定郡守之位的公孙瓒,听到消息,默默捏了捏鼻子。
特么,那长臂猿居然拜将封侯,拥兵近万,差距更大了。
不过,恶劣局面下,白马郡丞强打精神,与门客多次密议。
到底是天生的枭雄,公孙瓒决定兵行险着。
一个阴谋,悄无声息地酝酿发酵。
一段时日后,中山商行的账房通报:生铁出现断货,同时,盐粮布亦明显上涨。
张世平没当回事,但苏双却敏锐地意识到,这里面可能有问题。
“不对1
张世平一愣,问道:“往年冬日里亦有些许涨价,有何不对?”
“铁盐粮布同时异常,只有一个可能。”
这是张世平也反应过来,疑惑地问道:“你意思,有人大批囤货?”
苏双想了想,也不太敢断定,只说了一句。
“之前,这些货品的大宗交易只有军营,就怕不止囤货这么简单.”
苏双的话让张世平毛骨悚然,急急地问道:“是谁.去市面上打听一下。”
大宗交易的客户不多,没人会得罪中山商行。
&
据称:有神秘客户大肆购买,且上门提货,无需商家运送。
张世平毫不犹豫做出判断:“不对!隐瞒身份,还隐瞒去向,看来确实有鬼1
接到商会的消息,刘备招来刘能。
“查查,谁在囤货?让不良人盯紧点,我倒要看看,谁在太岁头上动土?”
刘能对外派出斥候,对内则从混迹市井的三教九流中,收买不良人中为耳目。
眼下,涿县城内,至少二十个职业或半职业的不良人,每月从刘能手里拿钱。
与此同时,分布涿郡各地的罪奴营,充斥着不满与愤怒。
这个月发下来的粮食中,依然霉变发黑,竟然还掺杂着相当比例的砂石。
寒冬时节,作为没有任何私产的黄巾罪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时每刻都在死亡线边缘挣扎。
这是想活活饿死我们吗?
面对守卫的刀枪,罪奴们只能忍下怒火,但私底下的非议与怨恨渐渐沸腾。
毕竟是刀口舔血之辈,大不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今亡与不亡皆死,死国可乎?
可,反抗需要的武器与粮食,在哪呢?
罪奴们渴望生存,渴望改变命运,渴望有一双温暖的手来搭救自己。
心想事成,一双“仁义慷慨”的大手及时伸了过来。
有神秘人混迹于各个罪奴营,为领头的罪奴骨干送来若干粮食和简陋的兵器。
“郡府有人黑了心肝,克扣尔等衣食,还让军士严加监管,这样下去不知要死多少人,真是可怜呐,哎1
近两万罪奴中,大半都历经阵战,是真正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卒。
只要给他们衣食刀枪,眨眼间就是一支军队。
涿郡驻军充其量三四千之数,猝然发难,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即便最终举事不成,郡治不靖,发生叛乱,文武长官都要承担责任。
所以,一手欺压逼迫,一手煽风点火,精心策划的叛乱越演越烈,初略估计近万人裹挟其中。
为求一条活路的罪奴们,得到了武器和粮食,尚欠缺一个有威望的领头人。
于是,举事前夕,数十黄巾罪奴头领,秘密赶赴涿县南十里寨。
“大帅,可怜可怜弟兄们吧,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冻死啊1
数十人按照军中规矩,单膝跪地,哀求昔日的统帅。
孙夏吃了一惊,他没想到事情发展的这么迅速,这些人居然还弄到了相当数量的兵器。
味道不对!
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浓眉大眼的孙夏假意顺从,答应领头起事。
“既然推举孙某,某这里有个条件,若诸位认可,某便愧居这个帅位。”
“大帅尽管讲,只要在理,弟兄们还能不许?”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诸位进城探过底么?留意过城北军营么?”
咦,孙帅说的好像很有道理。
看着面面相觑的大小骨干,孙夏清了清嗓子,说道:“没有内应,不说能不能打下涿县,即便攻下来,若郡兵突然杀到,咋办?”
嗯嗯,不愧是大帅,考虑的就是全面。
见众人意有所动,孙夏便说道:“这样,只要一天,派出人去打探清楚,届时里应外合,一鼓可下1
“对对对!大帅说的在理,就这么干1
眼睛一睁一闭就是一天,多大点事?
于是骨干们开始安排内应,设法混入涿县城,并且派专人监视城北军营。
同时,为了避免新大帅孙夏认怂逃跑,故意配了两名贴身“亲卫”。
孙夏浑不在意,与众人与亲卫说说笑笑,没有半分脓包退出的意思。
至傍晚,消息传回十里寨,城内有好心人助力,大军一到便会打开城门。
众人齐齐看向孙夏。
“如此,大事可定!明日五更,一举拿下涿县,如何?”
一呼百应,激动万分的头领们当下赶回各自营地,秘密动员更多人参与明早的暴动。
而孙夏也没歇着,主动走访并联络十里寨营地的罪奴。
两名“亲卫”形影不离,全神贯注地监视孙夏的一举一动。
有“好心人”相助,有孙大帅统领,这把稳了。
涿县的夜幕下,有个身影呼着白气,拼命奔跑。
新书期,拜托亲们投票,留条书评张评,多谢多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