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事关小公子血统

第213章 事关小公子血统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赵政率军出征,每日都有军机邸报传至京都。

部队到了哪里,需要后方什么补给,攻下哪座城池,擒获了哪个将领。

有时故意让信使大呼小叫穿街走巷,好叫百姓知道。

终于——

攻克寿春城、斩杀楚王负刍的捷报传来,震动朝野、举国欢庆。

就连贩夫走卒都知道,楚国强大兴盛,难以攻克。

如今打败了楚国,九州之内,再没人有资格做雍国的敌人。

只是有些人,看到的,注意到的,似乎跟别人不一样。

“王后滞留魏国军中半年,带领魏军攻入楚国。”

“魏军同楚军在天湖鏖战,陛下放弃攻打寿春的机会,前去营救。”

“我军收编魏军,允许魏军带军旗进入寿春城。”

……

国君不在京都,朝臣们议论完国事,渐渐有人前往达政宫,转述给太后听。

没过多久,太后姬蛮的眉毛就竖起来。

在宫中踱步不停、口中喃喃自语的次数也慢慢多了。

“冯劫1

有一次,太后专门到前朝去,逮住御史大夫问道:“上回哀家听说你要奏王后提拔外戚担任要职一事,怎么没了动静?”

冯劫高举笏板施礼道:“因那姜贲已经识趣离开京都,这里再无外戚,故而微臣无事可奏。”

因为笏板挡着,他看不到太后的表情。

太后板着脸点头,正要再问,冯劫已经告退离去。

他走路的速度很快,快到没听见太后的呼唤。

但是好在,有人愿意听一听太后的担忧。

廷尉李通古,是一个善于聆听的人。

他常常端正地跪坐在太后殿内,在太后烦恼时用心为她解忧。

“李廷尉,你今日见到小公子了吗?听说他已经会说不少话了。哀家记得,陛下小时候语迟,两岁才开口说话。”

太后一面絮叨,一面轻呷茶水,秀眉微微蹙起,也不知是烦恼细碎的浮沫,还是在想别的事。

李通古回答道:“听说宗管事紧守止阳宫,不准人进去。微臣怕生事端,不敢叨扰。”

“宗管事……”太后哼声道,“才跟了王后几年,就以为自己是半个主子了1

说起来,现在就连她去看,十回有八回都说小公子睡了歇了什么的。

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怕的。

对啊,到底,他们在怕些什么?

“宗管事可是一直跟着王后殿下的,”李通古道,“从当初去洛阳就跟着了。听说还辗转几次为王后送信,穿过同我军征战的魏国,却毫发无伤。想必也是聪明人。”

有些话明着像是夸奖,可仔细咂摸,却能品出别的味道。

“跟了那么久碍…”太后缓声道,“那就跟魏国王室很熟悉了。”

“这个,微臣就不清楚了。”李通古静静坐着,看夕阳的光线照进大殿,一抹清浅的光铺在太后额头上,让那一张失去青春的脸越发显得刻保

“跟魏国王室熟悉……”太后自顾自喃喃碎语,已经笃定了这件事。

“说不定还得过什么好处,所以才那么用心看护着小公子?”

李通古猛然抬头,在太后尚且没有反应过来时提醒道:“殿下慎言。”

他的声音里透着紧张,反而拉回太后的浮想联翩,把注意力停留在这句话上。

得了魏国的好处,却小心看护雍国小公子。

那么,小公子的身份是?

这个想法太过匪夷所思,意识到不妥之处,太后脸色微白,收神笑笑。

“瞧哀家老糊涂了,说话也颠三倒四。李廷尉可别笑话。”

“怎么会?”李通古施礼道,“微臣是我大雍朝廷的臣子,尽心辅佐大雍君王。太后担心的事,自然也是微臣担心的事。”

“你也……担心?”太后试探道。

当荒诞的想法遇到知己,一时的猜测便能更笃定几分。

李通古慎重地点头。

“微臣是听多了街巷传闻。但微臣想,陛下睿智贤明,绝不会被骗。”

“怎么不会?”太后打断了李通古的话,“你是不知道他,姜氏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他都会信的1

殿内一时间陷入凝滞。

太后已经没有心思喝茶,李通古也呆坐如同木偶。

他已经不需要再多说别的话。

他的目标是姜禾。

只要能把这个女人从雍国除去,能让她不要再左右国君的判断,使用什么手段,都可

段,都可以接受。

就算这手段沾着无辜孩童的血。

太后绝不会允许王室血统被玷污,绝不会允许姜禾同别人的私生子继承王位。

李通古能做的,只是点一把火。

一把怀疑猜忌的火。

“微臣告退。” 李通古起身离开时,太后过了许久才反应过来,对他抬手。

“李廷尉,”她寒声道,“哀家有些事,还要麻烦你。”

等姜禾回来,一切都晚了。

达政宫里的谈话,不知被谁,有意无意间散播出去。

原本自苏渝重掌卫尉军后沉寂下来的流言,又一次甚嚣尘上。

算着日子,国君还有半个月才能回来。

而这半个月,太难熬了。

内侍官休息的值房里,宗郡从里面走出来,后面跟着内侍总管李温舟。

“辛苦大总管。”

他转身对李温舟拱手道。

“也辛苦宗管事。”

李温舟回礼。

二人的目光相撞,一时都有些惺惺相惜。然而那有些软弱的情绪只停留瞬间,便突然转为果决和孤勇。

他们曾经陪着国君,在六国国都把辛苦尝遍。

无论是刺杀还是征战,从不曾向行恶者低头。

他们也曾经陪着国君,在继位后应对旧臣乱政。

看鲜血染红朝野,把奸佞和背离者剔除。

如今那些人不要以为他们一个老了,一个残了,就能肆无忌惮逞性妄为。

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在属于国君的王宫,做不利于主人的事。

在对方出击之前,他们要先下手为强。

李温舟看着宗郡离开的背影。

旁人或许觉得那背影一瘸一拐弱不禁风。

可在李温舟心中,那背影却刚硬忠诚宛如山峦。

“师父,小徒来给您送糕点。”

身后传来徒弟赵高的声音,李温舟神情微凛,转身时,又已经和煦如风。

雍国王宫的夜被一声惊叫打破沉寂。

“走水了1

巡夜的卫尉军最早发现浓烟,跑去那处宫殿时,却已经见火借风势,向西面蔓延而去。

一时间整个王宫都被惊动。

郎中令军和卫尉军忙着救火,宫中内侍也动员起来。所有尚在梦中的人不得不起床穿衣,以免火势蔓延不可控制。

好在着火的位置距离内侍宫婢居处近,距离贵人们远。

“翠屏宫烧完了1

“哎呀,烧到鼎风阁了1

“快灭火1

不断传来的消息,急得太后大怒。

正值早朝时分,虽然陛下不在京都,但这些朝臣一日都不敢休沐。

火势刚起,被惊动到的朝臣就跑过去,样子比烧到自己家都慌。

“不能烧鼎风阁啊1冯劫喊道,“那里放着朝政文书。微臣,微臣拼死要抢出来的1

他说着便要往火场钻,被众人拉祝

拉住也就不进了,毕竟命比东西重要。

但是冯劫没进去,有个人却从火场里跑了出来。

他用湿布捂着嘴,身子很低,一只胳膊抱着厚厚的册子,衣袍着火,几乎烧到脖子。

众人七手八脚为他扑灭火,这人趴在地上,疲累得无法起身。

翻过来抹干净脸,才认出是谁。

内侍总管,李温舟。

好在没有烧死,身上的伤也不重。

只是,他抱着的,是什么东西啊?

火势变小,太后也总算赶了过来。

若烧的是别处也便罢了,偏偏鼎风阁内存放的许多都是事关王室的文书资料。

若是旁的人从火场救出东西也便罢了,偏偏是内侍总管李温舟。

“总管你也年纪不小了,怎么这般莽撞啊1

太后语含关怀地责备道。

“奴婢不懂鼎风阁里有什么金贵机要之物,但内侍处一直负责保管记录国君起居的卷册,就放在这里。今日火起,奴婢怕卷册有损,这才冒死抢出。”

“不过是起居注而已,”太后摇着头,“怎么能比你的性命重要?”

“恕奴婢直言,”李温舟忍着剧痛起身,叩头道,“歹人或许就是要烧掉这起居注,好让太后殿下怀疑小公子的血统。”

大火烧得一根房梁掉下来。

“咚”的一声巨响,落进众人心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