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第228章 走投无路 故人相聚

接连三天风雨,陈晋就一直呆在文庙正殿内,饮食用度,都由林师爷送来。

期间陈晋问道:“城内受灾情况如何?”

林修回答:“这一趟风拐弯了,并未正面冲击府城,百姓们都说是海王龙神保佑。”

“那就好。”

陈晋的打算,是想要将整个罗刹府城都翻建一番,现在的城墙太过于矮小,并不坚固;城内房舍也是杂乱无章,街道全是黄土,一旦下雨,便泥泞一片。

这样的府城,比起中原的县城还不如。

但筑城改造是极大的工程,牵涉各方各面,哪里是那么容易就做得起来的?

府衙很穷,非常穷那种,毕竟税赋收入几乎没有,皂隶杂役们都得靠到处收取商贩例钱来赚取外快。

除了缺钱外,还要大量人力,要凝聚起人心。

陈晋新官上任,几乎没有相关方面的根基。

在罗刹海洲,凝聚人心最好的办法,就是造神。

不过岛上已经有了四大神,势力蟠踞,瓜分完毕,而今陈晋想要横插一脚进来,绝非易事,必须有过硬的实力,否则便会被吞噬得渣都不剩。

建文庙,就是造神的第一步。

站在殿内,林修暗暗打量,觉得此殿颇有些简陋,但莫名地感到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本来心烦意燥,可进来后,居然就心平气和,很是轻松了。

“难道是错觉?”

林师爷心里开始嘀咕:“而或是看到了大人,觉得安心了?”

陈晋吩咐道:“横匾与对联的字我都写好了,你去找老胡他们定做匾额。”

拿出三幅字。

横幅是简单直接的“文庙”二字,写得庄正肃穆;

对联为:厚德以载物,修身且齐家;

这正是内景观中的架势样式。

字是极好的,有一种精神劲头,但这表达的意思……

林师爷在想:只修身齐家,那天下呢?

忽而想到新帝上位的事,陈晋如果敢写“平天下”,那不是找死吗?

还是大人想得周到。

他干咳一声:“大人,有个事情得和你说。”

“什么事?”

“上次你给的钱,没剩多少了。”

陈晋便又拿出一锭金子。

林修接过:“大人,我会省着花的。”

陈晋道:“该用的就用。”

话说得潇洒,但已是囊中羞涩。

这趟单身匹马来罗刹海洲,他带了不少钱。娶了苏瑾,考了功名,摇身一变,可以用“富得流油”来形容。所以上任后,翻修文庙之际,有足够的底气自掏腰包。

但花钱,真是个没谱的事,特别像陈晋这种从未精打细算过的。

林师爷不敢中饱私囊,而且大概的数目也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账目没问题。

有问题的是习惯了大手大脚,吃喝饮食,做工用料,都要好的,那花销自然就大了去。

又得想方设法去赚钱了。

根据林修的说法,坐在知府这个位置上,赚钱不难,只要和四大神部落合作,不用做什么事,就是出个名义,便能财源滚滚。

但陈晋不愿妥协。

如果跟四大神搅合在一起,那么他的文庙就变得沆瀣一气,将丧失本意根本。

当道基遭受污染变质,便是金山银山,都无法买得回来。

陈晋的下场会变得和江州文庙的“圣人”一样,都不知是个什么东西了。

底线必须守住,不能迁就。

然而站在四大神的对面,莫说赚钱,想要活下去都不容易。

陈晋心里很清楚,对方很快会再度找上门来。

第五天,风雨停了,雨过天晴。

陈晋离开文庙,返回府衙。

文庙的架构建设基本已完成,接下来要温养,才能滋生出灵性。

这个温养颇有讲究,要的不是香火,而是文道感应。

好比说,如果发动城中百姓来祭拜,就算人多,也没甚意义。

皆因这些百姓们不是读书人,那么他们来祭祀时会祈求什么?

风调雨顺?打鱼丰收?求子求姻缘?

如此一来,乱七八糟。

真正的温养,是要在相邻处建起一间学堂,招收童子来读书,用读书声来传达呼应。

这才契合文庙之道。

但现在,陈晋已经没有建学堂的钱了。更缺乏人手,身边就一个林师爷有点用,其他的人既不可靠,也难堪大用。

“大人1

进来禀告的是罗畅。

关于罗畅的身份,其充当的角色,俨然是蔡通判在府衙的代言人。

陈晋问道:“有什么事?”

“蔡通判传讯来,想请大人再度前往寨乡,参加七月初的山海祭。”

“山海祭?”

罗畅解释道:“在罗刹海洲,此乃第一大祭,三年一度,刚好轮到今年。”

陈晋问:“具体日子呢?”

“此祭举行的确切之日向来不固定,要尊者问过大神才能定下来。但被邀请的宾客,都会提前去往,在山间小住几天。蔡通判是让卑职先来问大人的意思,有没空去。”

“既然是州府大祭,本官当然不能缺席,我答应了。”

罗畅松了口气:“好的,我这就回禀通判。”

等他走后,林修忙道:“大人,你答应得太快了。”

“有何问题?”

“这个山海祭,届时四大神的部众都会齐聚,我担心大人势单力薄,恐怕会吃亏。”

陈晋笑笑:“上次去寨乡,只见到一个蔡通判,正愁没机会见到其他大神的人。一次见完,挺好的。”

林修:“……”

也不知该说什么,在大人身上,洋溢着一股特别的自信,做事更是十分果断。

在外人看来,显得十分轻率冒失,可偏偏最后,毫无差错纰漏。

陈晋忽问:“林师爷,府衙的人口文册,可曾统计上来了?”

林修答道:“只有城中的,城外的大都欠缺,算不清楚。”

“拿给我看。” “是。”

林修明白一州政务,人口的数据十分重要,抓住了人口,便抓住了民生。

大人这是要开始行政了。

br /> 其实这才是正常的行为。

随后两天,陈晋都坐镇府衙理事,倒没有多少事,主要是查阅各种文书宗卷。

依稀想起当初在高州府巡捕司衙门当外房时的场景。

这一日,杂役老祝匆匆跑进来禀告:“大人,外面来了大队人马,说是找你的。”

陈晋放下手头上的一份宗卷,诧异地问:“大队人马?”

“是的,有五辆马车,数十匹马,我未曾见过这么大队的人马。”

“来者可报身份?”

“他们说是你的故人。”

“故人?”

陈晋起身,迈步走出去。第一时间想,会不会是顾乐游马生申把苏瑾护送过来了。

但不应该,这才多久?

当来到衙门门外,果然看到一队人马停驻在那里,领首一人,是个独臂汉子,不修边幅,穿着落拓,竟仿佛是个乞丐。

陈晋一下子认出来了,的确是个故人。

洪有志一抱拳:“陈公子,别来无恙。”

他不称呼为“大人”,而是叫“公子”,反而有了几分亲近之意。

陈晋还一礼。

下一刻,就见第一辆车中,一身男装的崔七昭走了出来,她脸色颇有些苍白,飒爽英姿间,平添些娇柔的气质,任谁都想不到,她就是闻名天下的同文会总舵主燕南飞。

陈晋不禁恍然,他是真没想到崔七昭会来。

“陈兄,是不是很意外?”

“确实。”

崔七昭微笑道:“我是走投无路,特地来投奔你的,是否欢迎?”

“当然,求之不得,快请进。”

陈晋大笑,上前给了她一个热情的怀抱。

崔七昭眨了眨眼睛,嘴角含笑。

后面林修看到,总感觉有点奇怪,可又说不上。随即涌起的情绪显得复杂,既感到高兴,又有些担忧。

高兴的是,这一队人马来到,大人不再是孤家寡人;担忧的是,这些人与大人关系匪浅,他们的到来,势必会在府衙中占据重要职位,那自己的位置会不会被取而代之?

就听陈晋吩咐道:“林师爷,你负责接待,把他们安顿好。”

闻言,林修松了口气,忙不迭应道:“大人放心,卑职一定办得妥当。”

当即满脸笑容,上前招呼起来。

陈晋则带着崔七昭来到后宅,坐下来细谈,一问之下,了解到了来龙去脉。

在京城时,知道没有殿试之后,崔七昭故意考砸了,导致最后没有考中。

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考虑。

后来她率领同文会部众发动计划,孤身闯入紫禁城行刺。

行刺失败,身负重伤,幸得陈晋来救,这才逃出生天,当夜就在简有云的护送下,离开了京城,返回商州。

其实在刚考完会试不久,她便借口离开京城,只不过那时候的离开,是个幌子,只是把身份从崔七昭切换到了燕南飞。

但第二次的离开,则是真得。

她受伤甚重,需要一个安稳的环境养伤。

然而经此一役,同文会元气大伤,折损的骨干人员近半,包括四大名使之一的姜有成。

与此同时,会中出现了不少叛徒,风声鹤唳,稍不注意,便有暴露的危险。

等伤势稳定下来后,崔七昭获悉陈晋选择到罗刹海洲当官,于是借着落榜失意,要外出散心,以及帮宗族拓展商路的借口,整合了一支人马,浩浩荡荡奔赴海外而来。

如果不是前一阵子的大风,他们早就到了岛上。被台风耽搁,到了今天,才乘船过海来到。

可以说,这一支人马,约摸上百人,是同文会最后的骨干精锐了。

“我把人全部撤出中原,来到岛上,希望能保全他们。但在这里,如何安排,如何做事,你说了算。之前我便说过了,从此以后,不再有燕南飞,只有崔七昭。”

“多谢,你们的到来,倒给我帮了个大忙。”

陈晋也不含糊,将罗刹海洲的情况,以及自己在衙门中的困境全部说了出来。

崔七昭何许人也,一听之下,便捕捉到了其中重点:“钱不是问题,包在我身上。”

陈晋顿时又有了吃软饭的感觉。

不对,这是双方合作,一拍即合:“府衙不会安排那么多人,我希望能成立一支巡城兵甲,作为镇守府城的主力。”

崔七昭道:“那就让洪有志负责,他以前可是镇北大将军,擅于练兵用兵。”

“最好不过。”

陈晋大喜。

说实话,他匹马单人而来,看着潇洒自如,有孤胆英雄的意味,但实际上,属于迫不得已。因为要把顾乐游和马生申留在中州,保护苏瑾,所以陈晋身边,根本就无人可用。

至于丫鬟长随那些,只能负责生活日常的琐碎,就无关重要了,带上反而会成为累赘,于是干脆不带。

当真正到了岛上,坐上官位后,想要打开局面,光靠他一个,越发的力不从心。

而今崔七昭带着大批人手到来,正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至于同文会乱党的身份,陈晋根本不在乎。

在罗刹海洲,可没有乱党之说,投奔过来的,那就是自己人。

他选择来这里,不就是看中此地地理位置特殊,孤悬海外,山高皇帝远,没有内厂爪牙监视,能一展抱负,做自己的基业吗?

武装兵甲的事解决了,至于府衙之内,陈晋决定交给崔七昭,要任命她来当主薄,管辖起来。

“我当主薄?我可是来养伤的……”

崔七昭有些懒散地道。

陈晋道:“本地事少,主薄也挺清闲的,不妨碍养伤。”

“哦,那行吧……不过内务外事,你都放手了,你要当个甩手掌柜?”

“怎么可能?我要创办学堂,可能去当个塾师先生。”

崔七昭:“……”

堂堂知府大人去给童子上课,这算不算不务正业?

说话间,林修带着几名丫鬟长随进来,搬搬抬抬,一个个的箱子行李。

这些都是崔七昭的私人物品。

崔七昭看向陈晋,意思是在问安排她住在哪里。

陈晋干咳一声:“正屋里有好几间房,你随便选一间都行。”

“好。”

崔七昭一拍手,对着一个贴身丫鬟打个手势,这丫鬟跟随她多年,知根知底,更了解喜好爱恶,懂得该怎么选择房间。

林修见状,暗想道:对比起来,崔七昭更像是来赴任当官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