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却让她等了五年

苟得利眼急手快,直接将桌面上的银票抓起,全部塞进自己怀里,弄的颜晋和宫女一愣。

李钰看到他这动作,都想笑,这是生怕慢了抢不到。

没想到,李香心却不顾场的哈哈大笑起来,说什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她还拿出银票,在手上晃了晃。

苟得利顿时感觉上当,又慢慢拿出银票,开始清点。

拿一张是五两银票,拿一张是五两银票,再拿一张,这回不错,是张十两银票。

可是待他数完,心情不好了,最大面值就是十两银票,共计二十张,其余的全是五两银票,共计七十张。

这么多银票,加起还不到七百两,余下的银子不用说了,终饱李香心的私囊。

这等于几兄弟忙活了近两年,共赚银子不到七百两,苟得利都气傻了。

颜晋将账本交于李钰,让他转呈给皇上过目,他却笑着说了一句,我们六兄弟办事,皇上是最放心的。

可不是放心,忙活了那么久,也就捞到了一个屁,要不是苟得利下手快,怕是屁都捞不到。

他们兄弟是白活了,可是工人不能白忙活啊。崔森和钱狗子等管事人,每人拿了一百两银子的奖赏。

总管事宋成礼和叶百强,拿了五百两银的奖赏。这不,工人们边吃边喝,还边保证好好干活呢。

四郡香皂厂已经开始生产香皂,制衣厂还有运作当中,毕竟组装调整,需要很长时间,估计年底能开业就算不错了。

制冰厂已经不制冰了,各厂拢账,待到年底分红。

京都这边不一样,就近,那就提先分红。

今年赚了不少,三万两银子不到,分红下来可比去年强,毕竟去年才开始卖冰两个月。

八月十五过完没几天,保全、常胜、颜强、颜勇的集体婚礼又开始了,新娘都是各自府里的丫鬟。

婚礼和招财、刘三拐完婚时,几乎一样,也是大摆筵席,主子发了红封,大家热闹一场,体面的婚礼算是结束。

十月一日,皇家—颜雪书院开学,皇上李宗、皇后、德妃,率文武百官,亲自参加开幕仪式。

近千名学子等待报名,围观的百姓不计其数。

皇上李宗和翠婆婆,发表重要讲话,并鼓励一番。

办理正式入学的学子,排起了长长了队伍,教学先生忙前忙后。

在苟得利的带领下,众人开始参观书院。

学堂共计两百余间,最大的,可容纳百人同时上课,接着就是生活区,分为学舍和餐厅两块。

再就是运动厂,占地约十亩,这是武班活动的重要区域,比竟要练习骑马、射箭,与武艺较考。

简单逛过一圈,费时一个半时辰,然后是自由参观。

皇上、皇后、德妃、太子去了书屋,三位婆婆去了授课室。

各文臣武将三成群的东走西看的同时,心中对皇上和翠婆婆充满了敬佩。

苟得利见四下无外人,告诉翠婆婆要照相留念。翠婆婆一听,十分开心的组织人快速站好。苟得利拿出数码相机,拍后好放入衣袖。

众人虽然好奇,但也不多问,她们陪着三位婆婆、和公主李香心,却故意往人少的地方走,就是为了方便照相。

傍晚,皇上李宗再次在宫中设筵,款待翠婆婆等人及文武百官。

这次的吃食依然是火锅,为的就是方便。

李宗对众人表达一番感谢、鼓励之后,太监宣旨,颜虎、颜晋、孙诚、孟非,下跪接旨………

……………………

时光荏苒,苟得利再次回京都,却是五年之后。

这可高兴坏了他的老婆们,嘘寒问暖,关心体贴不说。最重要的是要和他同房,要宝宝。

成亲这么长时间,孟非、孙诚已分别有了两个孩子,众女见了别人的家宝宝,那真是羡慕嫉妒。

这不,等苟得利一回府,几女就迫不及待了…..

待苟得利带着招财,出现在钱府,他喊了一声二娘,行了礼。

钱氏怀抱着女娃,看着苟得利,眼睛一红,随即放下女娃,快步走过来。

他看着她略微跛的左腿,心中一酸,若不是他给了她银子,她的腿,也不至于如此。

钱氏拉着他的手,眼含泪水,却对着他微微一笑。

苟得利回京都后才知道,钱氏每年都带着常氏、和孩子,去一趟辅国公府。

每次都询问他何时回来,可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尽管她不说,但她的表情,掩盖不住她内心的失望。

她现在过的很好,吃喝不愁,每日含饴弄孙,她过的很幸福。怀抱的女娃,便是常氏再婚后生的。

男人是个实在汉子,对钱恒也视如己出,夫妻店,雇了两个伙计,每月收入五、六十两银子,小日子过的很是滋润。

她知道,她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她眼前这个男子,帮助她得到的。

她每年去一趟辅国公府,只是想当着他的面,对他说一声谢谢。

可是这一声谢谢,却让她等了五年。

她知道,他忙,忙着修水库,忙着建钢厂,忙着为大梁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她让苟得利坐下,亲自为他倒了茶水,五年等来的机会,可还未张嘴说出谢谢二字,泪水已划落她的脸庞……..

这一日,六兄弟齐聚辅国公府,苟得利设筵,邀请人数很是简单,大姐苟蕊蕊一家四口,钱氏一家五口,雷铁一家五口。

雷杰已娶妻,娶的恰恰是苟晶晶,现已育有一女,还好,长的不随雷杰,随了苟晶晶。

以翠婆婆为首,由郑婆婆、穆婆婆、李香心和二娘及三婶相陪。

几兄弟陪着三叔苟澈,他最为开心了,那是因为,他看到庭院中那群嘻戏的孩童,这就是亲人的感觉。

已入不惑之年的他知道,他苟家,以后绝对错不了。

他和侄子得利,虽然都是庶子出身,可就是这两个庶子,为老伯爷挣了面子。

他很心慰,就算他到了地下,对老伯爷也有了交待。

女眷三桌、长随一桌,丫鬟一桌,再就是其他丫鬟、婆子一桌,这群孩子却挤了两桌。

颜飞、颜顺已是秀才,且各项功课都不错,无论文武,皆名列前茅。

这兄弟二人,在书院颇有名气,懂的多不说,为人还谦虚、低调。

无论对谁,都是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显的有些少年老成,这群孩子,被他俩带的,也是有样学样。

官阳,苟得利的大弟子,这几年可真是变化最大的一个,他跟着苟得利几兄弟东奔西走。

工行学的扎实不说,就修水库和建炼钢厂,他可是出了几个好点子的。

其他的孩子,也是不错的,无论男女,皆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