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请家主称王
解决了玖陇阵亡将士遗孀的问题后,任永昌格外开心,拉着张斗和刘铁柱在世子府扯了顿饭。
张斗和刘铁柱二人惶恐吃完饭后便飞速逃离了世子府。
任鸿耀得知任永昌的想法后,权衡利弊之下也同意了。
遗孀问题,也算是他的一门心病了。
同时任永昌也告知了他打算扶持崔家的想法。
任鸿耀不以为然道:“这些就不用告知他了。”
在他看来无论崔家以后能达到什么高度,他都能控制得住。
一个月后,玖陇早朝。
任鸿耀居中高坐上方,朗声道:“凌霄城之战,楚皇楚世辩投降,整个福州归于玖陇领土。”
“本家主本打算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可没想到凉州的乾军和周军不给玖陇机会啊。”
“现凉州已集结乾军三十万,周军二十万,五十万兵锋欲要冲破玖陇与白鹭州的铁血防线,逐鹿夏国中原地区。”
任鸿耀扫视众武将,笑道:“所以,诸位有谁愿去挂帅防御啊?”
前阵子玖陇已向白鹭州增兵三十万,前后加起来,玖陇在白鹭州所投入的兵力也足足有五十万了。
所以任鸿耀此刻还是较为轻松的。
任鸿耀说完后,各个玖陇老将包括任文显等人纷纷请命挂帅,这段时间在玖陇他们都快憋出病了。
任永昌看着众将领心中一阵感慨,玖陇现在已经不缺猛将了。
其实他本打算出发的,可任鸿耀拒绝了他。
因为任鸿耀决定了,就在近几日称王!任永昌作为他的继承人断不能缺席。
白鹭州的防守战役,不是短时间就能结束的。
最终,任鸿耀深思熟虑之下,选定了任文显为此次主帅,择日出发。
朝会过后,任鸿耀看着手中奏折,漫不经心朝着任永昌道:“昌儿,你觉得咱玖陇现在称王如何?”
任永昌一愣,开口道:“一切皆水到渠成。”
他其实是不想让玖陇称王的,可父亲这态度很明显已经等不及了。
“哈哈哈,为父知道你心中所想,可现在已经不能再拖了。那些臣子们以及民间百姓都等不及了。”
任鸿耀颇为无奈道:“现在不少臣子已经开始懈怠政事了,玖陇不少臣子所有负责的工作皆是由父一言定下。”
“这就导致很多东西根本讲不清,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都很模糊。”
“而为父也记不住这么多大臣所具体负责的工作内容,出现问题了都开始推诿,为父很是无奈啊。”
“推搡?”任永昌微微皱眉。
他有些怀疑,这群臣子是故意犯错想要逼迫玖陇称王。
“嗨,算了。”任鸿耀轻声道:“人都有自己的欲望,他们这样做无可厚非。”
“玖陇也确实是该立新朝了。朝廷的机器需要运转起来了。”
任永昌点点头,玖陇也确实不能再拖了。
......
接下来几天,在夏国整个战局上,玖陇一切都是顺风顺水,任鸿耀称王的时候,也到了。
永元一千四百一十四年,春分至。
长京城,玖陇议事殿。
“臣等拜见家主,拜见世子殿下!”数百文武大臣齐齐跪倒参拜。
任鸿耀身穿蟒袍,居中而坐,任永昌同样一袭盛装,坐于下方。
众臣心中一阵诧异,家主和世子今日为何会盛装出席,难道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任鸿耀摆了摆手,开口道:“起来吧。”
“谢家主!”众人闻声起来。
任鸿耀开口道:“今日乃是春分,大地回暖不少,万物复苏,一切皆是一幅新气象嘛。”
“诸位今日若无急事,那咱就此散会。”
任鸿耀说完后,所有人都愣住了。
家主今日是什么情况,这啥也没说呢,就准备散会了。
与众人的懵懂不同的是杜弘基,他听到任鸿耀的话后,心中猛地一颤。
‘新气象...’家主难道要称王了?
杜弘基又看了一眼任鸿耀和任永昌身上湛然一新的蟒袍,这个想法更为肯定了。
“臣有奏!请家主务必处理!”
正在众人懵逼时,一武将便迫不及待从群臣中垮了出来。
杜弘基心中一阵激动,他想要知道此人接下来所言,是否真如他所想那般。
任鸿耀似乎很惊讶,开口道:“噢,有何急事如此迫切?”
听到任鸿耀的话后,那武将大礼参拜,朗声道:“自夏国乱已有十四余年,三王无道,兵戈四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而我玖陇麾下又是一幅安宁太平之图,百姓们盼太平久亦。”
“我玖陇义军起于白鹭,连战连胜,不断攻克城池郡县,使得万万里之地得以太平。”
“然家主如此功业之下,却仍旧毫无身名。”
“臣不答应!玖陇百万虎贲不答应!玖陇治下万万百姓也不答应!”
在众人瞠目结舌之下,那臣子说出了大家都想说出的一句话。
“因此,臣今日斗胆,请家主今日称王,以安天下众生之心!”
所有人都呆了,杜弘基见状急忙恭声高呼道:“请家主称王!”
在杜弘基的提示下,众人也反应了过来,紧随其后,高呼参拜,请求任鸿耀称王。
然任鸿耀却淡淡摇了摇头:“鸿耀乃一介匹夫,身份卑微,德行尚浅,何德何能得以王位。”
“此事不得再提了。”
杜弘基已在心中了然了一切,恭声开口道:“家主何必如此诋毁自身,夏皇不堪,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家主率玖陇出世,横扫伪皇,玖陇天下太平!”
“如此功业,真乃天命,如此功业,非家主之位配乎。”
“臣再请家主登临王位,使名副其实,安天下众生惶恐之心。”
众臣在杜弘基说完后,继续高呼参拜,其中不少人也反应过来了,心中按捺不住的兴奋。
任永昌看了一眼杜弘基,心中感叹道,不愧是绝世大儒,这就反应了过来。
在杜弘基的表演下,他和父亲安排的臣子反而没了用场。
那文臣,心中懊恼不已,这货怎抢他的台词呢?
这可是青史留名的好机会啊,就这样被杜弘基给抢去了。
心中虽是懊恼,那臣子也不敢发作。
所有话术以及场景皆是被安排好的,杜弘基二劝家主后,他就不能去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