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作诗一首

“你爹没跟着你来?”

一想起朱樉,他就气不打一处来,眼下孩子过来给他请安,他也不陪着。

闻言,朱尚炳脸上的笑一僵,不由得心中吐槽。

‘还不是上次你把他揍成猪头,现在都不敢出门见人了。’思及此,朱尚炳不由沉思,打儿子难道真是老朱家真传?

“皇爷爷,孙儿前来,有一事相求。”

他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朝着眼前的朱元璋说道。

听到朱尚炳有事相求,朱元璋看着他审视几眼,心中想着他会索要什么样的奖赏,但一直没想通。

干脆摆了摆手,示意朱尚炳起身,然后说道:

“说吧。”

想象之中的果决,朱尚炳故作一脸惆怅,先是说朱樉近日的睡眠不好,更是酗酒,并且办事十分不靠谱。

听着朱尚炳一番话,朱元璋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见状,朱尚炳直接摊牌,把前来的原因说出。

“皇爷爷,孙儿想与爹回去封地。”

此言一出,奉天殿顿时一片沉寂。

就连正在为朱元璋扇风的杜安道都愣住了,不解的看向朱尚炳,眼中的情绪夹杂着些许复杂。

啧,这个小祖宗真是不争气,要什么不好,非要回封地。

朱元璋明摆着不想放人还非要提出,轻则思乡情切可以理解,重则居心不良。

忍着,绝对要忍着,这是朱老二的儿子,非常正常!

朱元璋虽然面带笑意,但袖袍下的手却是握成拳,在心中一阵大骂着朱樉,生的儿子都如此出色了,为何就不能再给他点眼力见。

这说的什么话啊?

可是,想起模拟器之中,朱尚炳出色的功绩,朱元璋还是努力平息心中怒火,转而面露一副哀恸表情,声音也有些悲凉。

“尚炳,你也知道,皇爷爷年纪大了,允炆如今要学习处理政务,而允熥的腿脚不便没法经常过来。”

“这宫里皇爷爷就唯有你一个能说上话的,如今连你都要走,咱怎么办呀!”

朱元璋忽然打感情牌,把朱尚炳整不会了。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洪武大帝呢?

看到朱尚炳久久不说话,朱元璋只好寄予希望给杜安道了。

杜安道瞅见朱元璋悄悄使得眼色,也瞬间领会,跟着一起胡来。

“殿下,你是有所不知,自从你离开之后,又封了太孙殿下,陛下身边就没个能说话的人,冷冷清清的。”

全靠着同行衬托。

看到杜安道一脸夸张的表情,朱元璋心中偷笑。

没承想……

朱尚炳心中有点动摇,想把跪在地上求他的杜安道扶起来,但还是很倔强的收回手,然后偏过头。

看到朱尚炳有所反应,杜安道更来劲,直接欲擒故纵。

“要是可以的话,老奴求您别走了,正所谓百善孝……罢了罢了,老奴还是不为难殿下了,是老奴多嘴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朱尚炳也不好拒绝。

但是幸好这时,朱元璋恢复以往神态,干咳两声提醒杜安道,然后拿出盒子。

把盒子打开之后,就见里面放着一柄精致的短刀。

“这是给你的,两日后有场宴席你务必要来,还有就是,今日允炆在御花园开了诗会,要是想去的话……”

朱元璋话里有话,他希望朱允炆能够与朱尚炳互相帮助。

可是……

眼前人怎么如此的期待?难道早有打算了?

就见,朱尚炳眸光一闪,笑着接下

笑着接下盒子说道。

“皇爷爷放心,孙儿自会去的。”

……

御花园诗会。

望着此处的景色,一众应邀前来的才子纷纷吟诗作赋。

嘴里说着些难以听懂的话,听得朱尚炳想给他们两拳。

附庸风雅。

文人与武夫之间,向来互相鄙夷,文人觉得武夫粗莽不堪,完全就是一根筋,而武夫笑话文人,手无缚鸡之力。

朱尚炳过来到御花园,瞬间成为焦点。

有皇太孙在此,可以压住,于是,那些才子不由得嘲讽着。

“武夫不回去练功,何必来此自找不痛快?”

“听说秦王世子功课了得,哪有你们说的怎么差啊?”

“说是这么说,但谁知真假呢?”

……

这些所谓的才子胆子挺大,朱尚炳并没生气。

他走到说话最大声那人面前,拿起他写的诗看了两眼,笑道。

“不过尔尔。”

此话一出,那些才子瞬间纷纷愣住了。

万万没想到,居然会被瞧不起的武夫如此评价,特别是那人气得面色潮红。

“你有什么资格,说我写的诗不好?”

听到这句质问,朱尚炳直接大笑出声,笑得直不起腰。

很快,这里的动静就引来了朱允炆,两人之间的对比,显而易见。

一个受人簇拥,一个遭受白眼。

朱尚炳看向不依不饶的那人,有些不悦的开口道。

“本世子说不好便是不好。”

被太孙请来的岂是无能之辈?他在应天也是小有名气。

却是没想到,落得一个不过尔尔。

完全顾不上身份的差距,直接把笔塞给朱尚炳,喝道。

“有本事你写一个给我看看啊。”

其他人看到事情闹得有点大了,急忙上前劝说。

“还是别为难世子殿下了,不是谁都能作诗的。”

不管谁输谁赢,总会有人被下面子,无法两全。

一个是才子,一个是世子。

却不料,朱尚炳的声音传来,就听到他开口说。

“行啊,本世子就作一首给你看看。”

刚才那人写的是梅,但却俗气不已,和他所学的完全天差地别。

朱尚炳刚才在奉天殿会怎么兴奋,正是因为准备经历穿越者必备的剧情。

上下五千年,好诗多的很。

既然来都来了,那便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才是好诗,朱尚炳开始提笔写字。

四周的人都好奇不已,只听秦王说世子喜欢读书,但一直没有好诗佳句流出,现在可以亲眼看一看。

这一趟也没算白来。

不多时,朱尚炳停笔,走到一边站着,任由那些人凑到石桌前。

刚才还嘲讽朱尚炳的那人,一脸难以置信,看完上面的诗句,直接倒退几步。

“怎么会?怎么可能!此诗当流芳百世!”

溪桥倚棹雪晴时,一树寒梅玉满枝。

我道梅花开太早,梅花却笑我归迟。

“着实没想到尚炳如此有才情,今日脱颖而出实在了得。”

这时,朱允炆站出来,笑着颔首,目光却一直盯着那首诗。

他一向自诩才高,却做不到像朱尚炳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