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铜梁
铜梁龙舞是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县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传统民俗舞蹈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繁荣于当代,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因此重庆铜梁被称为“龙灯之乡”。
铜梁区隶属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市西北部,介于北纬29°31′10″至30°5′55″、东经105°46′22″至106°16′40″之间,西南靠大足区,东北连合川区,南接永川区,西北邻潼南县,东南毗邻璧山区。
铜梁舞龙的风俗由来已久。在唐宋时期就有龙舞活动了。即便按现公认的说法,铜梁龙舞“起于明,盛于清,繁荣于当代”,距今也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清光绪年间的《铜梁县志·风俗篇》记载了铜梁龙舞的盛况:“上元张灯火,自初八九至十五日,辉煌达旦,并扮演龙灯、狮灯及其他杂剧,喧阗街市,有月逐人、尘随马之观。”这个风俗保留至今。
铜梁龙灯起于唐宋,盛于明清,誉于当今。1984年和1999年,铜梁大龙两度赴京参加建国35周年与50周年大庆,以气贯长虹之势在天安门前翻腾起舞。铜梁火龙更是独具魅力,打铁水,喷火花。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在铜梁,各个机关、企业、厂矿,每个乡镇、每个村,都有自己的舞龙队。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县城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各个舞龙队、花灯队竞相出动,到元宵节最盛。一个完整的游行队伍前前后后共有30多个小分队参加:牌灯开道,正龙打头,然后是身长48米的大蠕龙,活泼的小彩龙,还有花灯“鱼跃龙门”、“泥鳅吃汤圆”、“亮狮”、 “开山虎”,最后由火龙押阵。
铜梁龙舞体现了团结合力、造福人类、奋发向上、与天和谐的精神,同时具有娱神娱人、彰显威力等社会功能。铜梁龙舞闻名于世的仅大蠕龙、火龙等少数品种,多数龙舞品种已处于濒危境地,亟待保护和拯救。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铜梁龙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铜梁龙舞表演队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原标题:龙灯之乡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