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烂尾了吗?

作者:犹豫, 时间:2019-08-19 11:24:15 分类: 长安十二时辰 知识问答

事实上,剧集的收尾算是精彩的。因为它符合一部伟大悲剧的特征:没有单薄的反派;那些错了的人,也有那么无辜的一面。《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主线是一天时间内“反恐”,这本就属于强情节、快节奏的叙事。编剧可以让故事单纯地很好看,比如完全走通俗悬疑剧的路线:紧张的悬疑、抽丝剥茧地推理、善恶二元对立、大团圆等。但作为一部古装历史剧(古装政治剧),虽然该剧是架空的,主创团队却有更大的野心:他们不仅仅是想让这部剧好看而已,而是让它具有某种“史”的内涵: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长安十二时辰》烂尾了吗?

萧规是为了弟兄复仇,为了宣泄冤屈,他想杀掉皇帝老儿。但他心中没有长安吗?并不尽然。昔日战场上,当担心自己不能活着回去,他告诉张小敬,若有一天自己护不住旗,就拜托砍掉他的头,带着他的眼睛回去好好看看长安城。在闻染父亲闻无忌的描述里,长安万国来朝、繁荣昌盛,长安城不单单是大唐的国都,更是首原上俯瞰众生、庇护万民的帝国之心。哪怕萧规恨长安,他心中亦有长安,他对长安亦有期冀。

《长安十二时辰》烂尾了吗?

所以绑架圣人后,龙波谴责他宠信奸相,让这些蚍蜉兄弟们深受其害。同样地,徐宾对于圣人也有一场控诉。在被杀前,徐宾在城楼上当众指出圣上宠信奸佞,霍乱朝纲;他空有满腹经纶,无奈官微言轻,没有人愿意听他说话,筹划这一切的目的就是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有辅佐圣上理政的才能。张小敬劝徐宾不该为了一己之私罔顾长安百姓的性命,徐宾则说他只看到眼前利益,没有想到考虑长远的目标。

《长安十二时辰》烂尾了吗?

《长安十二时辰》几个主人公的选择一再让人想到道岔难题。龙波和徐宾是目的导向,哪怕程序不正义,哪怕会牺牲长安百姓的性命,但只要未来有一个更好的长安城,他们便在所不惜。你能说他们是恶人吗?他们作恶,可内心中同样有大善与信仰。真正令观众唏嘘的是,知道历史行进的我们,明白他们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徒劳的——杀了圣人,就必然会有一个更光明的长安吗?

《长安十二时辰》烂尾了吗?

这是封建体制中个体的历史局限性,难以超越。包括剧中的正面人物李必,同样身陷这一局限性中。徐宾说他重情,把太子作为朋友,当徐宾告知他太子是幕后主使后,李必的决断开始畏首畏尾。与其说李必重情,毋宁说,太子是他的信仰,他无法接受信仰的崩塌。

《长安十二时辰》烂尾了吗?

李必反林九郎,因为担心林九郎掌握皇权和兵权,大唐江山将岌岌可危,李必信太子,因为他坚信太子才是大唐的未来与希望,太子在寻找能吏、打算推行新政,这能让朝廷免于大乱,让百姓免于遭殃。李必知道长安的危机,他的解决之道是,让更仁义、更有作为的太子取代圣人。这有点类似于《琅琊榜》中梅长苏对于萧景琰的信任。但历史上真有“萧景琰”吗?圣人年轻时不也曾是“萧景琰”,却免不了年老后的昏聩。

《长安十二时辰》烂尾了吗?

李必视太子为信仰,认为太子可以救长安,也许在一个封建极权的古代社会里,便不存在真正的“圣人”,便也不存在一个永远繁荣昌盛的长安。每一个人的愿景都是虚妄的,但努力却不徒劳,从小乙到崔器等小人物的牺牲,并不徒劳。至少,让变坏来得慢一点。因此,《长安十二时辰》的结尾,是最糟的也是最好的,因为没有超越历史的第三条路了。

《长安十二时辰》烂尾了吗?

故事结局,张小敬、李必远走,檀棋留下陪严羽幻(杨贵妃原型)。如果有续集,这里就是一个大的伏笔,张小敬远走他乡,“他日长安要是再有危险了,再回来”。一个个类似于张小敬这样有着拳拳之心的自由个体,或许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人。

原标题:《长安十二时辰》烂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