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设计这么多反转?

作者:~(@^最好的我们^@)~ 时间:2019-11-25 12:00:10 分类: 鹤唳华亭 知识问答

开局这几集观摩下来,剧情上的最大感受是戏剧密度高,一不留神就跟不上了,冠礼案的反转之多,堪称“俄罗斯套娃”。《鹤唳华亭》在叙事的悬疑感营造上,用了高密度的反转,但每一次反转都是为了铺垫最终太子的性格。

为何要设计这么多反转?

冠礼案中包含了多次反转。齐王构陷,太子将计就计,反转一;众目睽睽之下,竟是张尚服坠楼,反转二;坠楼后的张尚服醒了,却拒绝证明太子清白,反转三;太子寻到重要的卷轴却是空白,反转四;太子朝堂遵从皇帝暗示而认罪,却未得到庇佑,被一再逼迫,反转五;太子绝地反击,拿出人证物证,揭开真相。大量反转设计都是基于细节铺垫,而细节的镜头往往一闪而过,所以对观众不太友好。二刷会开朗很多。

为何要设计这么多反转?

举一个细节——吴内人的耳坠。吴内人与齐王的故事,全是通过一对耳坠呈现的。作为尚服局的小宫女,吴内人的耳坠却不一般,因她与齐王的关系不一般,路人宫女的台词又交代了张尚服对她的宠爱。镜头曾多次推到她的耳坠上,比如齐王的“耳垂吻”,比如姜尚宫对她的打量,比如失去价值后齐王将一只耳坠随手一扔,比如太子质问时,她把剩下的耳坠扯下表明了她的悔意。

为何要设计这么多反转?

这样的小细节在剧中比比皆是,让人物关系不言自明,有时候人物动机也来源于镜头细节。冠礼案中太子最后还是不得不放过齐王,大概就是因为去朝堂路上的一个镜头——看到那些被绑起来的尚衣局宫人。让皇帝满意,才好求皇帝开恩,才能赦免无罪众人。回来也同样用了一个宫人们的客观镜头,没有煽情。

为何要设计这么多反转?

前6集中皇帝第一次笑,是面对武德侯之时,太子二十未冠,卢尚书恳切地劝说,皇帝让他走开。武德侯夜访,皇帝的算盘终于响了。他笑,是对武德侯的殷勤,是对他兵权的担心,也是对他会再次出兵的胸有成竹。

为何要设计这么多反转?

第二次笑是冠礼案的朝堂上。他想拿齐王打压太子,朝堂上中书令咄咄逼人,但齐王口误阴谋暴露,他又松了口气地笑了。因皇帝最满意让太子与齐王两派保持均势,两派谁都不能一边倒地占上风。

为何要设计这么多反转?

每一次的反转都是在推进太子萧定权最终“成长”,因太子从小与父王不亲近,母亲去世时送别不得,皇帝总拿齐王打压他,舅舅是外戚,过分亲近不得。他可以和老师撒娇,和兄弟耍浑,在君父面前却只能压抑、伤心。太子是个极度缺爱的人,所以他很抗拒去加入齐王、贵妃、皇帝“三口之家”其乐融融的饭局。父爱不得,太子从老师卢尚书身上找,卢尚书教给了他仁君之道,却不能填补他缺爱的心理。他变着法地撒娇,无论讨吃的还是讨茶喝还是找老师看书道,都是想寻找一丝亲近。偏偏卢尚书又是个恪守规矩、谨言慎行的人。

为何要设计这么多反转?

太子的“苦”感,与罗晋的含泪欲滴式表演是匹配的,一个年轻痛苦的灵魂,不让他哭,难道要憋死人吗?太子的哭,本来就是角色常态,这样的背景就导致,太子的性格是可退可让,但不允许珍视之人受到伤害。所以剧情中的太子的行为动机几乎都围绕这点来,比如中书令逼迫罢免卢尚书,才促使太子彻底地绝地反击。

为何要设计这么多反转?

皇帝有句台词说明他对待齐王与太子的区别,“大郎是儿子,太子是臣子”。而整部剧实际上的核心冲突,也围绕着萧定权与其帝王父亲间“父子君臣”的关系矛盾而来。太子和皇帝,真是至亲至疏,让人难受。“父子”血缘亲情的关系加上“君臣”关系之后的异化,让人联想起韩国电影《思悼》。《鹤唳华亭》中,皇帝有意识地忌惮、否定、控制太子。

但《鹤唳华亭》比《思悼》要柔和明亮很多。

为何要设计这么多反转?

比如皇帝那个反手甩给齐王的耳刮子。一下子让人舒服了许多。太子极度缺爱,却是个孤勇、仁心的人。他的信仰是君臣父子、家国天下的儒家思想,他代表的是高洁的君子形象和“拧巴”的理想主义。在基调上,王者权力与君子风骨的矛盾,剧集肯定的显然是后者。这正是这部剧正向的、积极的价值观的落脚点。重文学性的情节设置,台词表演,服装礼仪,置景道具像衣褶纹理一样处处用心。与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古装剧光怪陆离的速食节奏不同,《鹤唳华亭》有一种沉稳的老派感。

原标题:为何要设计这么多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