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为何忌惮李柏舟?

作者: 时间:2019-12-19 11:06:10 分类: 鹤唳华亭 知识问答

皇帝依赖官员,又不得不制衡官员,由此就拉开了相爱相杀的序幕。在《鹤唳华亭》中,最高权力持有者当然是天子,皇帝萧睿鉴。不过在剧中天子屡受掣肘,首当其冲就是中书令,所以皇上忌惮李柏舟,才会设计让太子和他对抗拉他下

皇上为何忌惮李柏舟?

剧中官职系统之前先讲讲古代王朝的中央集权,其实,历来王朝一直在集权→分权→集权之间交替之中。在遥远的夏王朝、商朝,都是天子高度集权,说一不二,所以出现了桀纣那样的拿他没办法的昏主。到春秋时,出现了宰相这样的制度,管仲是第一个宰相。后来还出现了谏议大夫这样监察皇帝的谏官,其实皇帝也没有太多自由,连一言一行都有“起居注”记录,为了不在历史上留下不良记录,只好兢兢业业。

皇上为何忌惮李柏舟?

在剧中,中书令对于皇帝具有“行封驳事”权,也就是有权利驳回圣旨。在第13集,中书令李柏舟就使用了这一权利,当时皇上要把吕翰的天长军队调去长州,并表示已经拟好了圣旨,圣意已决,李柏舟果断表示要对本道圣旨行封驳事,当时场面真是剑拔弩张呀。在古代,中书令最初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负责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封事”,后来这个官职不断膨胀,在唐朝时首席宰相,在三省长官中位居第一;宋朝中书令为正一品,仍为首席宰相。看来《鹤唳华亭》的“中书令”一职类似于古代鼎盛时期的中书令,应该是正一品。

皇上为何忌惮李柏舟?

《鹤唳华亭》中,太子太傅卢世瑜也是一个官,而且在朝中颇有威望。“太子太傅”这个官职由来已久,秦于战国时已有太子师、傅之官,后来还发展为三师(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三少(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其中太子太傅一般为从一品。在古代太子的老师挺多的,但在《鹤唳华亭》中好像就卢世瑜一个。《鹤唳华亭》中出现了刑部尚书、吏部尚书这样的官名,可以确定保留了古代的“六部”,“六部”就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了。一般是从二品。剧中太子的岳丈就是刑部尚书张陆正。

皇上为何忌惮李柏舟?

接下来要说两位好朋友,御史中丞陆英、长州刺史李明安。太子萧定权爱慕陆英之女陆文昔,皇上却不肯赐婚,太子起先不解,后来便有人点拨太子:你想一想陆英跟李明安的关系啊!结合历史来看,这两个官职都主监察,只是一个负责中央的监察,是御史当中的头头,一个负责地方(长州)。剧中,“长州”是提及率最高的一个州,而且还是有重兵把守的一个州,可见其战略地位,“长州刺史”一职绝不简单,再加上李明安是皇上难得的亲信,因此皇上固然要断绝他被太子收为己用的可能,阻止太子与陆文昔结婚是意料之中的事。

皇上为何忌惮李柏舟?

那陆英的官职在朝廷是什么分量呢?第10集,陆英在朝廷上说,长州之战所备战马事宜都是他负责。第15集,陆英知道太子蒙冤,联合众御史签字上谏,那涨势可是浩浩荡荡的啊。御史中丞一职在各朝各代分量都不同,在《鹤唳华亭》中御史中丞这个职位分量是不轻的。又从联合上谏一事,可见此职对于皇权来说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通过这几个官职,我们对《鹤唳华亭》中的朝廷官僚体系其实已经了解一半,这些都是剧中主要大官,总结而言,《鹤唳华亭》大致沿袭了三省六部,有点像宋朝的礼制。

皇上为何忌惮李柏舟?

至于地方制度(刺史),在外打仗的将军,针对皇子的分封制度都是在都城以外的了。李重夔这样保护皇上的殿前司长宫都指挥使,陈谨、王慎这样的内官属于专门服务皇上的官职,不干涉朝政,因此也不多说了。许昌平这样的小官(主簿),我们知道詹事府是明朝设立,主要从事皇子或皇帝的内务服务足矣。

皇上为何忌惮李柏舟?

总结而言,《鹤唳华亭》体系庞大,朝廷官员各司其职,皇帝看似高度集权,其实处处受掣肘,李柏舟站在齐王一边,拥有“行封驳事”;太子太傅、御史中丞、武德候顾思林站在太子一边,光是陆英那次上谏就让皇上够呛,无怪乎皇上就因此迁怒太子,并且忌惮太子。偌大一个朝堂,皇上竟然一个亲信都没有,自己那两亲信,一个李明安远在长州那边,另外一个李重夔相当于保安头头嘛。

原标题:皇上为何忌惮李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