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日光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245页(1546字)
本病是曝光区皮肤反复发作的呈多形性发疹的慢性日光皮炎,致病光谱主要为中波紫外线,可能是一种迟发性光变态反应。
〔诊断要点〕
一、多在春夏季发病、复发或加重,秋冬季减轻或消退。好发于成人,青年女性居多。
二、好发于面、颈、手背、前臂等曝光部位,常对称分布。
三、发病与日晒有明显的关系,日晒后几小时至1日~ 2日后出现皮疹。皮损呈多形性,可有红斑、丘疹、丘疱疹、结节、水疱、糜烂、渗出、结痂、落屑、苔藓样变等,常以某一形态为主,如湿疹样、痒疹样、神经性皮炎样或多形红斑样等,每次发作中常保持同一损害类型。损害呈小片状,其间有正常皮肤,互不融合。
四、自觉瘙痒,多无全身症状。病程长短不一,多为慢性经过。
〔鉴别诊断〕
一、接触性皮炎 有接触史,与光照无明确的关系,损害呈弥漫性,界限清楚,而非小片状分布。
二、盘状红斑狼疮 损害波动与日晒关系不显着,不再日晒损害也可持续,可累及非曝光处,可见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及毛囊性角化损害,无瘙痒症状。
三、湿疹 皮疹部位可在非曝光处,与季节无明显关系。
四、多形红斑 损害与光照无关,多见于手、足同时受累。
五、痒疹 儿童多见,秋冬季重,伴有区域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六、神经性皮炎 可见于曝光与非曝光区,与光照无关,无季节性。
〔治疗〕
一、一般治疗 症状较轻者,采用适当避光措施,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加强光耐受性训练,降低光敏性,预防复发。
(一)避光 发病季节应避免日晒,外出时穿长袖浅色衣裤鞋袜,撑伞、戴遮阳帽。
(二)外用遮光剂 可选5%二氧化肽霜或5%对氨基苯甲酸酊等。应在日晒前1小时涂抹。
(三)非发病季节应经常在户外活动,增强皮肤对紫外线的耐受性。
二、局部治疗 根据不同损害,选择适当方法对症治疗。常用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软膏,但长期应用应注意激素的副作用。
三、全身治疗 症状较重或反复发作者,可试用下列疗法。
(一)氯喹 0.125克~0.25克,日二次口服,有效后减量维持。
(二)羟基氯喹 0.1克~0.2克,日二次口服,有效后减量维持。
(三)反应停 成人每日300毫克,儿童每日50毫克,有效后减量,需连服2个~6个月。
(四)β胡萝卜素 每日150毫克~180毫克口服。
(五)光化学疗法 部分病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