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骨伤科手册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书籍:骨伤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骨伤科手册》第366页(2469字)

后纵韧带是位于椎管内,上起枕骨斜坡内面,下止骶1~2平面,贴附于椎体后方纵行走行的一条窄(在颈部较宽)而薄弱的韧带。它与椎体后面疏松连接,但与椎间盘后面连接紧密,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位于颈椎段的被称为颈椎后纵韧带。由于尚未被认识的原因,该韧带可发生骨化,从而引起椎管狭窄,造成脊髓或神经根等的压迫。临床上可表现颈项僵痛,活动受限,走路不稳,有踩棉感、束带感,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和四肢瘫痪等严重脊髓损害症状。这就是所谓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

【病因病理】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因至今不明,但很多学者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全身因素有代谢异常及遗传因素等;局部因素有外伤和椎间盘变性等。可能在全身性因素的基础上,又因外伤及椎间盘变性,导致节段性不稳,使后纵韧带发生异常应力作用的局部产生骨化,纤维软骨组织连接,韧带增宽增厚,使椎管变窄,对脊髓或神经根等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压迫性损害。

【诊断】

(一)症状

1.病情发展缓慢,好发于中年以后,男性多于女性。

2.颈项酸痛不适、发僵、活动受限,双手酸、麻、胀、痛,手指活动不灵。

3.四肢无力,持物坠落,走路不稳,有踩棉感、束带感,以及性功能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4.严重者可出现四肢痉挛性瘫痪,卧床不起。

(二)体征

1.颈部后伸活动明显受限,椎间孔挤压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2.上肢肌肉萎缩,握力减退,痛觉障碍,霍夫曼氏(Hoffmann’s)征阳性。

3.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腱反射活跃或亢进,髌、踝阵挛阳性,巴彬斯基氏(Babinski’s)征等阳性。

4.有痛觉障碍平面,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 在侧位X线平片上可见椎体后方,相当于后纵韧带的部位有密度增高的骨化阴影。其大小及形态不一,骨化厚度亦不等。常见的有连续型、间断型、乳头型、桥型等。

2.CT扫描 CT扫描是从横断面对椎体、椎管、后纵韧带骨化块及脊髓进行全面观察,它不仅可以显示韧带的骨化部分与椎体及脊髓的关系,而且还可以显示骨化韧带的形状、厚度,以及它在椎管内的位置和占据的范围及对脊髓的压迫情况等,对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3.磁共振(MRI) 由于MRI对后纵韧带骨化块的影像不满意,仅能观察到它对脊髓的压迫情况,因而不必作为常规检查。

4.脊髓造影 当骨化压迫脊髓时,根椐压迫的程度,造影剂可能出现不全或完全性梗阻影像。

(四)实验室检查

由于致病因素目前还尚不清楚,故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检查。

1.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HLA-B27。

2.血糖、糖耐量试验。

3.血钙、血磷等。

【治疗与预防】

(一)非手术治疗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与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亦基本相同。对症状轻、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后纵韧带骨化在椎管内占位小于30%、脊髓造影又无明显梗阻者,可采取系统的非手术疗法,如适当的推拿手法、理疗、中药、离子导入、针灸、封闭、药物等综合治疗观察,很多患者都能使症状缓解或消失,并延缓病情发展。祖国医学根据本病的证候特点,采用以益气活血、滋养肝肾的方法来辨证论治,随证加减。主方鹿丹汤:鹿衔草、丹参、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薏仁、威灵仙。对面色白、食少便溏、腰膝酸冷、四肢末端发凉、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弱者加川杜仲、补骨脂、熟附片、肉桂等;对胸闷胁胀、肢体肿胀不适者加木香、元胡、枳壳、乌药等;对疼痛固定不移、刺痛难忍、舌有瘀点、脉弦涩者加桃仁、红花、制乳香、制没药等;对风寒湿邪留而不去,症见游走性疼痛或疼痛遇寒则甚,或体沉身困等,应选加防风、秦艽、桂枝、羌活、独活等。每日一剂,分煎2次,共取药汁500ml,摇匀后早晚各一次分服。连服30天为1疗程,一般服用2~3个疗程。

(二)手术治疗

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其症状、体征虽是不很严重,但经采用严格系统的非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病情不见好转或有进行性加重,CT、MRI检查或脊髓造影证实椎管狭窄或梗阻者;或骨化组织导致椎管狭窄大于40%,而引起脊髓受压症状明显、体征明确者,应及时根据具体类型及情况做颈椎前路后纵韧带骨化块摘除或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或椎管扩大成型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