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出版社《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第166页(5970字)
白塞氏病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全身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小血管炎。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眼色素膜炎及生殖器溃疡等三联征,又称眼、口、生殖器综合征。可累及心脏系统,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甚至出现心绞痛、心瓣膜病变等。该病属中医“狐惑病”、“胸痹”、“心痛”范畴。
1 诊断标准
1.1 病名诊断
1.1.1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可出现口腔任何部位复发性溃疡,伴有疼痛,可自愈。约有7.36%~87.0%患者可出现外生殖器溃疡,常见于外阴、阴囊、阴茎、阴道及肛门周围。约有43.2%~65%患者出现眼部表现,包括前色素膜炎、后色素膜炎、视网膜血管炎和视神经病变。其他可出现皮肤病变,常见皮肤环形红斑,环状结节性改变及毛囊炎样皮疹,无畸形性关节炎,神经系统病变,血管性损害,消化道损害等。累及心肌、心内膜或心脏传导系统,出现心悸、胸闷、心绞痛或心瓣膜病变等。
1.1.2 发病特点:起病可缓可急,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多见。
1.1.3 诱发因素:与病毒感染及细菌感染有关。
1.1.4 检查项目:无特征性检查项目,急性期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参考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凝血因子、优球蛋白溶解率、血液流变学、冷球蛋白沉淀试验、抗核抗体(ENA、ANA)、类风湿因子。
1.2 分类诊断
1.2.1 分型
1.2.1.1 白塞氏病分型
完全型:出现口腔溃疡、眼病变、阴部溃疡、皮肤病变等四个主要症状者。
不完全型:出现上述三个主要症状,或两个主要症状加两个次要症状(无畸关节炎、副鼻窦炎、回盲肠溃疡为主的消化病变、血管病变、中度以上中枢神经病变者)。
特殊型:肠白塞氏病、血管白塞氏病、神经白塞病。
1.2.1.2 心脏损害分型
血管损害型:白塞氏的基本病理为血管炎,可侵犯静脉、动脉及心内膜,出现动脉栓塞、动脉瘤、静脉栓塞、静脉曲张。静脉病变比动脉病变常见,最常见的是静脉血栓,最易受累的血管为下肢静脉及腔静脉,形成动脉瘤机会比动脉栓塞多,多为单个动脉瘤。
心肌损害型:由于血管炎造成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出现心悸、心绞痛,严重者可出现慢性心功能不全。
瓣膜损害型:不常见,于瓣膜听诊区可闻及杂音。
心包炎型:由于炎症导致内皮细胞损害和功能紊乱,如PGI2生成减少,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导致渗出性病变,出现心包积液,此型不常见。
1.2.2 分期
早期:仅出现口、阴部溃疡、眼部病变,无其他脏腑器官损害。
中期:口、阴部溃疡、眼部病变,反复发作,出现结节性红斑或毛囊炎,出现肠白塞氏病或神经系统病变。
晚期:视力下降或失明,肠腔狭窄。
1.2.3 分级(暂缺待补)
1.2.4 分度
1.2.4.1 白塞氏病病情分度
依病情活动度分度:依据血沉及C反应蛋白值。
依病势的严重度分度:指神经型白塞氏病。
依机体的各种功能降低分度:如眼障碍以视力降低为度。
1.2.4.2 心脏损害分度
1.2.4.2.1血管损害型(动脉瘤)
轻度:临床症状不明显,仅物理检查(心脏M超、胸部X线)提示存在。
中度:临床症状如疼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明显,体征(动脉异常搏动)突出。
重度:疼痛剧烈,动脉瘤侵蚀气管或食管,出现呕血或咳血,或突然破裂。
1.2.4.2.2 心肌损害型
轻度:日常体力活动不受限或稍受限。心功能Ⅰ、Ⅱ级。
中度:日常体力活动受限。心功能Ⅲ级。
重度:日常生活受限。心功能Ⅳ级。
1.3 证类诊断
1.3.1 湿热毒盛证(ZBMRV0)
主症:精神恍惚,睡眠不宁,发热,口、眼、阴部溃烂红肿。
兼症:干呕食臭,腹胀纳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赤,苔黄厚腻,脉滑数弦大。
1.3.2 阴虚毒盛证(ZYYD20)
主症:低热,失眠多梦,口、阴部溃烂,疮面色淡。
兼症: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尿赤。
舌脉:质红绛,或光红无苔,脉弦细数。
1.3.3 阳虚毒恋证(ZYAD)
主症:倦怠乏力,腰酸畏寒,疮疡色淡,久不收口。
兼症:纳差,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头晕头痛。
舌脉:舌质淡红,苔白,脉濡或沉滑。
1.3.4 心火上炎证(ZZXU20)
主症:发热口渴,心烦,口疮烂赤。
兼症:面红脉数。
舌脉: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1.3.5 心血瘀阻证(ZZXX30)
主症:胸闷心痛,口唇紫暗。
兼症:心悸,胁肋胀满。
舌脉:舌质暗,上有瘀斑,脉涩。
2 疗效标准
2.1 白塞氏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大部分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有效:部分症状、体征消失或主症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无变化。
加重: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恶化。
2.2 白塞氏心脏损害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悸、胸闷、胸痛等部分症状消失,心脏各项检查正常。
有效:上述症状有所改善,心脏各项检查有所改善。
无效:上述症状及心脏各项检查无变化。
加重:上述症状及心脏各项检查恶化。
2.3 证候计分评定
2.3.1 计量评分
4分:心悸、胸闷、胸痛、溃疡、舌脉异常等证明显,经常持续出现,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3分:上证经常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2分:上证时轻时重,间断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1分:上证候较轻,偶尔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0分:无证候或证候消失者。
2.3.2 疗效评定
显效:证候全部消失,积分为0或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差≥70%。
有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差≥50%而<70%。
无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差<50%。
加重:治疗后证候积分超过治疗前者。
3 分证论治
3.1 湿热毒盛证
治法:清热除湿,泻火解毒。
主方:龙胆泻肝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药物:龙胆草15g 栀子10g 黄芩10g 木通6g 车前子(包)15g 泽泻15g 生地20g 白花蛇舌草30g 竹叶6g 蒲公英15g 丹皮10g
3.2 阴虚毒盛证
治法:滋阴益肾,清热解毒。
主方: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药物:生地黄30g 丹皮10g 山萸肉18g 山药10g 茯苓15g 泽泻10g 白花蛇 舌草30g 蒲公英20g 生甘草6g
3.3 心火上炎证
治法:清心泄热。
主方: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药物:生地15g 木通6g 淡竹叶6g 生甘草6g 生大黄15g 黄芩15g 炒栀子10g
3.4 心血瘀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药物:生地15g 桃仁10g 红花10g 赤芍15g 炒枳壳10g 柴胡6g 桔梗6g 炙甘草10g
4 成药应用
4.1 湿热毒盛证
4.1.1 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清心开窍,凉血解毒。1次20~3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4.1.2 蒲公英牌安脑丸:清热解毒。1次2丸,每日2次,疗程4周。
4.2 阴虚毒盛证
4.2.1 福人牌滋心阴口服液:滋养心阴,活血止痛。1次2支,每日3次,疗程4周。
4.2.2 华西牌生脉注射液:益气养阴,复脉。1次40~6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4.3 心火上炎证
4.3.1 玛奇卡牌脑立清胶囊:清心平肝。1次3粒,每日3次,疗程4周。
4.3.2 旭日牌牛黄清心片:清热解毒。1次4片,每日3次,疗程4周。
4.4 心血瘀阻证
4.4.1 999牌复方丹参注射液:活血化瘀,理气止痛。1次20~3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4.4.2 京康牌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活血化瘀。1次80~160mg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4.4.3 天士力牌复方丹参滴丸:活血化瘀。1次10粒,每日3次,疗程4周。
4.4.4 地奥牌地奥心血康胶囊:益气养血,活血化瘀。1次4粒,每日3次,疗程4周。
4.4.5 以岭牌通心络胶囊:活血化瘀。1次4粒,每日3次,疗程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