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533页(4691字)
支气管肺炎为小儿最常见的肺炎。在我国,肺炎患儿占住院总人数的24.5%~56.2%。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低出生体重为婴幼儿肺炎的高危因素。
【病因】 肺炎的主要病原在发达国家是病毒,而在发展中国家则以细菌性肺炎常见。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
【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轻症主要累及呼吸系统。大多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
(1)发热:热型不一,早产儿、重度营养不良儿可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
(2)咳嗽:较频,初为刺激性干咳,以后咳嗽有痰,新生儿、早产儿则表现为口吐白沫。
(3)气促:常见于发热、咳嗽出现之后,呼吸频率每分钟达40~80次,鼻翼扇动,重者呈点头式呼吸,三凹征,唇周发绀。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或呼吸音粗糙,以后可听到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叩诊正常。若病灶融合扩大则出现相应的肺实变体征。重症则除呼吸系统外,尚累及其他系统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
2.循环系统:常见者为心肌炎及心力衰竭。前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心电图示ST段下移和T波低平、倒置。心力衰竭时有以下表现:心率突然>180次/分;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肝迅速增大;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下肢浮肿。若出现前5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重症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尚可发生微循环障碍。
3.神经系统:轻度缺氧表现为烦躁或思睡。脑水肿时出现嗜睡、凝视、昏睡、昏迷、反复惊厥,球结膜水肿,前囟膨隆,可有脑膜刺激征,呼吸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消失。
4.消化系统:常有纳差、吐泻、腹胀等。若发生中毒性肠麻痹,可使腹胀严重而加重呼吸困难,肠鸣音消失。有时呕吐咖啡渣样物,大便隐血阳性或排柏油样便。
【并发症】 早期合理治疗者并发症少见。若延误诊断或病原体致病力强者,可引起下列并发症:
1.脓胸:常由葡萄球菌引起,革兰阴性杆菌次之。病变常累及一侧胸膜,表现为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加重,患侧呼吸运动受限,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若积液较多,纵隔向对侧移位。
2.脓气胸:肺脏边缘的脓肿破裂,与肺泡和小支气管相通,以致脓液与气体进入胸腔引起脓气胸。表现为病情突然加重,咳嗽剧烈,烦躁不安,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叩诊在积液上方呈鼓音,下方呈浊音,呼吸音减低或消失。若有支气管胸膜瘘,裂口处形成活瓣,空气只进不出,胸腔内气体愈积愈多而形成张力性气胸。
3.肺大泡:细支气管腔因炎性肿胀狭窄,渗出物粘稠,使支气管形成活瓣性部分阻塞,空气吸入后不易呼出,导致肺泡扩大而形成肺大泡,其大小随肺泡内压力和破裂肺泡的多少而异。
此外,还可引起肺脓肿、化脓性心包炎等。
【实验室检查】
1.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病原学检查,对诊断及治疗均有意义。但全科医生限于条件,多无法进行。
2.外周血检查
(1)白细胞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并有核左移,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分类有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病毒感染可抑制此酶的活性。一般用血涂片检查法计算此酶积分,若<60提示病毒感染的可能。细菌性肺炎常>200。
【X线检查】 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小斑片状阴影,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及心隔区居多,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斑片阴影亦可融合成片。若并发脓胸,早期示患侧肋膈角变钝,积液较多时,患侧呈一片致密阴影,肋间隙增宽,纵隔及心影响健侧移位。肺大泡则见完整的薄壁、无液平面的大泡。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门阴影增浓较突出。
【诊断】 典型的支气管肺炎常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有较固定的细湿啰音,据此即可作出诊断。确诊后,应作相应的病原学检查,辨别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等。
【鉴别诊断】
1.急性支气管炎:以咳嗽为主,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肺部呼吸音粗糙或有不固定的干湿啰音。婴幼儿全身症状较重,常出现呼吸困难,有时不易与肺炎区分,宜按肺炎处理。
2.肺结核:婴幼儿活动性肺结核的症状及X线改变与支气管肺炎有相似之处,但肺部啰音常不明显。可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及X线胸片随访观察等加以鉴别。
3.支气管异物:吸入异物可使支气管部分或完全阻塞而导致肺气肿或肺不张,易继发感染而引起肺部炎症。应根据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以及胸部X线检查加以鉴别,必要时可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术。
【治疗】 积极控制炎症以改善肺通气功能,防止并发症。
1.一般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0℃左右,湿度以60%为宜。饮食中宜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少量多餐。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定时更换体位,以利痰液排出。不同病原体肺炎患儿宜分室居住,以免交叉感染。
2.病原治疗:按不同病原体选择药物。
(1)抗生素:经肺穿刺研究资料表明,绝大多数婴幼儿重症肺炎系由细菌感染引起。另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亦易合并细菌感染,故采用抗生素是合理的。使用原则:①依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②早期治疗;③联合用药;④选用渗入下呼吸道浓度高的药物;⑤足量、足疗程,重症宜采用静脉途径给药。
WHO推荐4种第一线抗生素,即复方新诺明、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其中青霉素是治疗肺炎的首选药;复方新诺明不宜用于新生儿;氨苄青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是广谱抗生素。推荐的另一组抗生素为氨苄青霉素、氯霉素、苯唑青霉素或邻氯青霉素,适用于临床疑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者。
我国卫生部对轻症肺炎推荐用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特别是对产酶耐药菌的感染疗效好。从抗菌作用看,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较强;第二代比第一代抗菌谱广,包括革兰阳性和阴性菌;而第三代有较强的抗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常用的有先锋霉素V、头孢噻肟钠、菌必治等。
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白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美欧卡霉素等,其作用为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支原体、衣原体性肺炎均有效。
用药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以免复发。葡萄球菌肺炎比较顽固,易于复发及产生并发症,疗程宜长,一般于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总疗程6周。
(2)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抗病毒药物。一般用于临床的有:
①三氮唑核苷:即病毒唑,可抑制多种RNA及DNA病毒,毒性小,每日10mg/kg,肌注或静脉滴注,对合胞病毒、腺病毒均有效。
②干扰素:具有对巨噬细胞、NK细胞的激活作用,便病毒不能在细胞内复制,抑制其扩散。人α-干扰素对病毒性肺炎有效,雾化吸入局部治疗比肌注疗效好。早期使用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好。疗程3~5天。
③聚肌胞:为干扰素诱生剂,能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
(3)中医中药治疗:常用药物有穿琥宁5~10mg/kg,1~2次/d,肌注。中草药方剂为麻杏石甘汤加减。
3.对症治疗
(1)氧疗:一般用鼻前庭导管,氧流量为0.5~1L/分;氧浓度不超过40%;氧宜湿化,以免损害气道纤毛上皮细胞及使痰液粘稠。缺氧明显者宜用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4L/分,氧浓度为50%~60%。
(2)保持呼吸道通畅:包括使用祛痰剂、支气管解痉剂,吸痰,保证足够液体入量等。
(3)心力衰竭的治疗:参阅第三章第五节。
(4)腹胀的治疗:伴低钾血症者,及时补钾。如系中毒性肠麻痹,应禁食、胃肠减压,皮下注射新斯的明,每次0.04rog/kg。亦可联用酚妥拉明(0.5mg/kg)及阿拉明(0.25mg/kg),溶于10%葡萄糖20~30ml中静滴,2小时后可重复应用,一般2~4次可缓解。
(5)感染性休克、脑水肿、呼吸衰竭的治疗:参阅有关章节。
(6)纠正体液失衡:参阅第四章第四节。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少炎症渗出,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血管壁通透性,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适应证:①中毒症状明显;②严重喘憋;③脑水肿、中毒性脑病、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常用地塞米松,每次2~5mg,每日2~3次,疗程为3~5日。
5.并存症及并发症的治疗:对并存佝偻病、营养不良者,应予相应治疗。对并发脓胸、脓气胸者,要及时抽脓抽气。对病情较重或治疗效果不好者,应及时转专科医院诊治。
6.其他:肺部理疗有促进炎症消散的作用。胸腺肽为细胞免疫调节剂,并能增强抗生素作用。氧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能清除氧自由基,有利于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