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制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5页(2348字)

一、经济责任制

持续地提高社会生产力,逐步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考虑一切经济问题,必须把根本出发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使国民经济稳步前进、健康发展。

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起骨干和主导作用。为了进一步挖掘现有工业企业的增产节约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在企业中积极推行和完善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

经济责任制,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责、权、利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它要求企业的主管部门、企业、车间、班组和职工个人,都必须层层明确在经济上应负担的责任,建立健全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各项专责制和岗位责任制,为社会提供优质适销的产品和更多积累;它要求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把企业、职工的经济责任、经济成果和经济利益有机地联系起来,认真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有奖有罚,克服“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它要求企业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是独立的经济实体。

实行经济责任制要抓好两个环节。一个环节是董事会对企业实行的经济责任制,处理好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解决企业经营好坏一个样的问题;另一个环节是建立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关系,解决好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前者是前提,后者是基础,互相结合,相辅相成。

企业对国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是多方面的,但集中的一点就是不论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果如何,必须向国家上缴应纳的税金和既定的利润。在明确经济责任的同时,赋予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企业可以通过自己创造利润或其他形式从产生的经济效果中取得合理的经济利益。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厂内经济责任制,职工对企业要承担明确的经济责任。广大职工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生产,关心企业的经济效果上,通过各自的工作岗位责任制向国家承担经济责任。按照分配原则,职工的经济责任也必须与职工自身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以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改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

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来看,建立和健全工业企业经济责任制也是一种客观要求。首先,社会主义工业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存在着严密的社会分工和协作,这种分工和协作要以一定的责任制为基础;在我国当前生产力水平较低,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条件下,生产力的高低还要取决于劳动者积极性的高低,这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目前管理水平不高,效率低、浪费大、成本高、盈利少,只有企业及所有职工都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关心企业,共同承担经济责任,才能促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只有实行明确的经济责任,才能处理好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上述这些情况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经济规律的要求,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采取经济责任制这一具体形式来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性质。

二、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应遵循的原则

为使企业领导和职工真正理解经济责任制的全部内容和要求,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全部内容和要求,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一定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必须按社会需要组织生产,要保证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生产,特别要保证市场紧缺的微利产品和小商品生产。

2、必须保证产品质量,不能粗制滥造,向消费者转嫁负担。

3、产品成本只能降低不能提高。

4、要保证国家财税收入逐年不断增长。

5、职工收入的总水平,只能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稳定增长。

6、必须奖惩分明,有奖有罚。

7、必须加强领导、加强监督。

建立经济责任制的目的是推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果。因此,无论政府采取哪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企业都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通过指标分解、下达,落实经济责任。就是把主要的指标(如产量、质量、品种、消耗、成本等)进行分解为具体明确的小指标,层层落实到有关车间、科室、班组直至个人,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全厂,最后保证利润这个综合指标的实现。

2、完善经济核算体系。经济责任制的落实与考核,需要通过一系列核算指标来反映,这就要求有健全完善的会计、统计、业务核算体系,并把经济核算建立在班组、车间、厂部三级经济核算的基础上,为考核经济责任的完成情况,及时提供资料。

3、做好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特别是各项技术经济定额和原始记录等。

总之,企业要推行和完善经济责任制,就必须贯彻经济核算原则,加强全面经济核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