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内银行的职能和作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261页(4759字)
一、厂内银行的职能
厂内银行决定了厂内银行具有管理、会计、金融的一般职能;同时也决定了这些职能要限定在企业内部,这个特定的范围。
厂内银行作为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特有职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厂内银行具有发行内部货币的职能
发行货币是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具有管理性质的银行(中央银行)才具备发行货币的职能。厂内银行作为一个单位内部的资金管理机构,就具备发行货币的职能。但这种货币只能是内部货币,它的流通只能严格地限制在本单位内,否则就会扰乱国家金融政策,冲击国家资金市场和其他市场。在厂内银行体系中存在一级内部银行和二级内部银行的单位里,内部货币的发行职能应由一级内部银行来执行。
(二)厂内银行具有内部结算的职能
一个单位内的各核算单位间的信用活动应集中于厂内银行。对于较大额的资金转移,应通过内部银行结算,这一方面可以减少内部货币的流通数量,从而减少利用内部货币进行舞弊的可能性(因为在单位内部,内部货币是一般交换媒介),另一方面则利于交易双方钱货两清。厂内银行办理内部结算业务,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较典型的有内部支票结算方式,转帐结算方式和内部货币结算方式。支票结算就是利用厂内银行规定的支票结算的一种形式,这种结算方式与我们一般所用的支票结算大致相同,其优点是简单易行,转帐结算则是不签发有关票据,而是据有关业务发生的凭证,厂内银行给于转帐的一种方式。如甲车间向乙车间提供一批半成品,价款40000元,则据有关业务凭证(如领料单),银行贷记甲车间40000元,借记乙车间40000元,最后一种是内部货币结算形式。这是一种最常用和最普通的方式。有些单位将内部货币视作有四种表现形式,即代金券、厂币、资金车票和费用车票。
上述几种内部结算形式,当属内部货币结算为佳。因为它比较形象,能够强化人们的价值观念;支付简便;也不会出现签发空头支票的情况。但是,内部货币结算方式也有其缺点。如内部货币不易保管,容易丢失,且易于发生贪污盗窃等行为。我们认为,上述几种内部结算方式可以结合使用。对于不同的单位,对于同一单位不同的业务,对于同一单位的不同核算单位应视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结算方式,或采用联合的结算方式。
(三)厂内银行具有存款的职能
厂内银行作为整个单位的资金中心,在资金方面有较高的信誉。内部各核算单位和个人可以将多余的或暂时闲置的资金(可以是内部货币的形式体现)存入厂内银行,供厂内银行在全单位范围内统一调剂使用。内部银行可以规定存款利率,以鼓励内部核算单位存款,从而充分地利用资金资源。必须注意的是,厂内银行执行存款职能必须有一定的存款保证金,否则一旦存款者需提取而厂内银行已将其全部贷出,则将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至少将会对存款部门的业务产生影响。总之,厂内银行执行存款职能,一定要保证随存随取。
(四)厂内银行具有放款的职能
厂内银行一方面可以吸收内部各核算单位的存款,另一方面又可将这些存款放给缺少资金的另外一些内部核算单位或其他急需资金的单位,这样可以使资金在更大的范围内调剂使用,可以避免由于核算单位划小以后所导致的整体资金利用效果不好的现象。即使在未能吸收内部存款的情形下,厂内银行也可对那些急需资金且是合理地需要资金的核算单位(如由于增加产量而需的资金)提供贷款,以解决其财务困难,促进增产节约,提高经济效益。厂内银行在执行放款职能时,还可利用利率这个杠杆来调节内部核算单位的资金运用。
(五)资金管理和监督职能
厂内银行通过对各内部核算单位进行活产核资,制定各种定额等对资金作事前管理,由于厂内银行能够掌握各内部核算单位的资金来踪和去迹,就可对资金的运用与来源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科学性,经济性诸方面进行事中管理和监督。最后还可对各内部核算单位的资金运用效果作评价和考核。
(六)厂内银行具有提供信息的职能
由于单位内部的许多业务都通过厂内银行进行结算,所以内部银行就能全面掌握各内部核算单位的经济情报,成为经济信息的提供者。厂内银行执行提供信息的职能,可将信息及时有效地反馈给企业(或其他单位)或有关职能部门,供决策时使用。同时,厂内银行执行提供信息的职能,还可以沟通各内部核算单位间的信息,成为内部各单位信息交流的桥梁。如厂内银行发现甲车间当月资金耗费较大,原来是甲车间当月的产量有较大增加,这样内部银行就可以把这个信息传递给销售部门,或传递给甲车间的后继车间,让他们在思想上物质上作好准备。这样既有利于内部有关核算单位,又有利于整个企业。
二、厂内银行的作用
如前所述,厂内银行是将宏观银行主要机制引进微观企业内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管理新形式。誉之为中国式的责任会计也不为过。如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将极大地推动企业加强厂内经济核算和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并使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制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效益。它究竟具有哪些作用,目前在理论界还未尽一致。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它具有以下一些主要作用。
(一)厂内银行是全厂的内部结算中心
厂内各单位、各部门的经济往来,诸如材料的出入库、产品或半成品的转移、劳务的供应以及费用的列支都视为一种买卖关系,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计价结算,并使用厂内银行支票,通过厂内银行审核后划拨转帐。
(二)厂内银行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生产耗费、资金占用
使用厂内银行支票和厂币以后,生产车间不论是用料或用工都要通过厂内银行进行结算,如果产品不均衡交库或半成品不配套而影响往下一车间转移,资金就没有来源。这样,流通手段就可以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促使车间按计划按合同均衡生产,均衡交库,促使销售部门均衡发运销售。另外,对于没有经营收入的单位,各项费用根据计划按月报放资金,没有计划、预算,财务部门就不予拨款,没有厂内银行存款和厂币就办不了事。这样,对经费开支和计划外超支或计划工程项目,就能够进行事前、事中的控制。建立厂内银行以后,正如有些同志所说的那样财务部门由事后算帐,事后监督,改变为事前和事中控制,“马后炮”变成“当头炮”。
(三)对流动资金进行适当的调度和调节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某个环节流通不畅,不能按计划周转而造成资金周转一时的堵塞,如有材料超储,生产不配套,产品积压等情况发生,突破资金定额时,厂内银行可以通过发放内部贷款加以调节。一方面要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运用内部利息这一经济杠杆以促进流动资金加速周转。单从这一点说,厂内银行又成了企业内部信用中心。
(四)厂内银行能够促进企业全面加强计划管理
推行厂内银行以后,厂内货币资金的投放和控制,是以消耗定额、储备定额、工时定额、费用定额和资金定额为依据,使企业的生产、销售、成本、资金、专用工程、生活福利的经济活动都纳入严格的计划轨道,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从而克服了盲目生产和盲目建设,制止了计划外开支。如对生产成本按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费用定额进行计划控制;对流动资金按储备、生产、成品三种占用形态核定定额,归口到供应、生产、销售部门,分解落实计划员、采购员、调度员、保管员、实行归口分级管理;对专用基金根据计划项目,按工程进度进行拨款;对行政和事业单位,按核定费用计划掌握开支和实行定额补助,费用包干。另外,各核算单位在完成各自的具体任务过程中,必然发生种种经济往来,从而形成了厂内货币资金运动。厂内银行就是通过厂内货币资金的循环周转,把供、产、销各环节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以及库存的问题反映出来,这不仅有助于问题及时解决,而且有利于全面加强计划管理。
(五)实行厂内银行能够提供经济信息,及时进行反馈
厂内银行是企业内部各项经济活动的枢纽。它通过厂内货币资金的投放,回笼、支付、存贷等一系列的不断循环周转,象血液一样,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中周而复始地流通,渗透到每一项经济活动中去,无论是费用节约或超支,产品成本上升或下降,还是资金的占用以至盈亏状况,犹如一支“晴雨表”,都能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出来,显示出一系列有说服力的数据,形成种种经济信息,及时反馈给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部门的领导,促使人们自觉地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借以反映和衡量各核算单位的业绩,作为评分计奖的依据。
(六)实行厂内银行能够促进企业加强基础工作
推行厂内银行要求企业必须扎扎实实搞好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如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和会计凭证、帐簿;建立和健全计量验收制度和检测手段;建立和健全各项定额管理;合理制定各种内部计划价格等,所有这些基础工作,是推行厂内银行的基本条件,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工作,若想推行厂内银行,提高经济效益,是根本办不到的。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基础工作,真正克服了企业管理存在的原始记录不完整,计量检验不严格、定额管理不健全,内部计划价格不合理等混乱现象,才能收到推行厂内银行的预期的效果,否则是无济于事的。
(七)实行厂内银行能够增强职工价值观念和经济核算观念
厂内银行把观念上的货币数额用实在的价值符号表现出来、形象直观、有利于增强职工的价值观念和经济核算观念,提高车间、班组和各职能部门的经营思想。
(八)实行厂内银行能够起到联结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纽带作用
以上这些厂内银行的重要作用,对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来说,不啻是一条无形的纽带,把整顿企业基础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经济责任制和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的全面计划管理、全面技术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以及全面经济核算等现代化科学管理工作带动起来。使企业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企业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从而使生产得到迅猛的发展,经济效益得到更大的提高,从而为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战略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