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全面推广厂内银行的成功经验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399页(4663字)

近两年来,吉林省工业经济效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全省工业总产值、实现利润和上缴利润的年增长速度,1982年分别为7.5%、28.9%、29.5%;1983年分别为14.7%、44.7%和25.1%。1981年,全省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中有半数企业亏损,财政出现赤字,靠国家补贴过日子。到1983年,企业亏损面已经减少到15.8%,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吉林省能够取得这样大的进步,主要由于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端正办工业的指导思想,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全面推行厂内银行完善了企业的经济核算制,打破了企业内部“大锅饭”,调动了职工群众当家理财的积极性。

一、看准了事情,就死死抓住不放

吉林省是我国最早兴建起来的汽车、化工、铁合金生产基地,拥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长期以来,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为了追求本省的所谓完整的工业体系,盲目建设了一大批经济上不合理、技术上不过关的企业,加上十年文革的破坏,企业纪律松弛,管理混乱,所以,产值速度上去了,经济效益却越来越差,全省工业企业为国家提供的积累越来越少。1981年全省每百元工业产值提供的利税,由1964年的21.65元下降到16.8元。

1981年底,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建设要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新路子,作出了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吉林省工业的发展才找到了出路。厂内银行的办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和推广开来的。

所谓“厂内银行”是指用国家银行、现金、贷款、结算”的机制和职能,把企业内部各车间、班组和职能科室之间的物资供领、在制品流转、劳务协作关系,都运用厂币和厂内转帐支票进行结算。它是工业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发展。实行经济责任制,虽然要对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并建立包保关系,但是缺乏一种内部结算制度,使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内部经济联系及时得到反映。“厂内银行”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根据经济责任制所确定的企业内各核算单位的经济责任和资金占用定额,以存款或借款的形式进行结算。占用少于定额就是存款,占用多于定额则要申请贷款,并付出一定的利息。资金的节约和浪费,同工资、奖金直接挂钩。车间、班组和职工根据核定的资金定额,以厂币或厂内转帐支票买回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半成品,经过加工后,再以新的价格卖给销售科或下一道工序,质量不好要降价。企业每天的物资、劳务发生转移所引起的价值运动,通过厂内银行的结算,当天就可以反映出来。

通化市第三针织厂是1976年建立起来的400多人的工厂,原来消耗无定额,工作无考核,原材料和半成品和产品大量丢失、被盗。通过建立“厂内银行”,不仅克服了丢失的现象,促进了原材料的节约,而且带动了整个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个打破了企业内部吃“大锅饭”的经验,使吉林省的负责同志受到很大启发。他们及时总结推广了这个做法。

从1982年10月到现在,全省共召开了三次有关推广“厂内银行”的专题会议,颁布了《国营工业企业实行“厂内银行”试行办法》,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到1983年4月底,在全省1155个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中,已有732户建立了厂内银行,占总户数的63.4%。

二、建立厂内银行是一项精细复杂的工作,肯下功夫才能办好

建立厂内银行,要把过去由财务部门少数人做的事情,变成企业中人人都参与的工作;把过去月末年终算总帐的事后反映,变成日清日结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这是一项十分精细复杂的工作。他们的做法是:

建立机构。厂内银行的机构设置根据各厂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按照精简的原则,同财务部门合署办公。设行长1人,由厂长或经营副厂长兼任;设副行长1-2人,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设专职工兼职工作人员若干人;企业内各核算单位设兼职核算员1人,负责“厂内银行”的业务工作。厂部设“厂内银行”仲裁小组,负责解决厂内各核算单位之间的经济纠纷。

开设帐户。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都要在厂内银行开设帐户,非独立核算单位要在“厂内银行”或设“费用限额卡”。据此,厂内银行和各开户单位设置若干会计科目和相应的帐簿,形成一套工作制度。

厂币和厂内转帐支票。一般价值20元以下的低值易耗品的购置用厂币,20元以上用转帐支票。厂币不能对外使用,也不允许用于职工福利。有的企业把厂币核定到班组,有的则核定到人。有的企业规定厂币可在内部通用,有的则规定一种厂币只限一种物资使用,甚至只限某人使用。

核算对象和结算方法。生产车间以加工产品为核算对象。生产车间向仓库购买物资,需按厂内计划价格计算的金额开具厂内转帐支票(或持厂币),经厂内银行同意后才能领料。仓库将转帐支票(或厂币)存入厂内银行。辅助车间以提供的劳务为核算对象,物资供应部门以采购和供应原材料为核算对象,销售部门以产品销售、各科室以费用开支作为核算对象,其结算方法与生产车间基本相同。

建立厂内银行之前,还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清产核资、修订定额、制定厂内计划价格、完善计量检测手段的原始记录等。实践证明,建立厂内银行的过程,就是整顿企业管理的过程,是对企业基础工作的全面加强。对此,必须肯于下笨功夫,真正把基础工作搞扎实。

在推行厂内银行的开始阶段,曾有一些同志认为,小企业容易搞,大型的、连续化生产的企业不一定能办成。理由是大型企业生产工序多,协作关系复杂,定额和计划价格有上万种,全部纳入厂内银行的结算体系,会使管理工作过分繁琐。但实践证明,厂内银行谁办谁见效,早办早见效,越是大企业,“大锅饭”的弊病越严重,浪费大,潜力也大,因而越有必要搞。如通化钢铁厂,有1万多人。过去不重视资金管理,物资超储,大量贷款,每年支付利息就需要270万元;还经常拖欠外单位的贷款,每年付滞纳资金近40万元。建厂22年,共亏损1亿多元。开始建立厂内银行时,不少人嫌麻烦,怕以后花钱不方便。后来办了起来,很快就尝到了甜头。1983提3月开始办厂内银行,加上整顿工作的全面开展,当年年末的流动资金占用额就由上年的平均5600万元降为3880万元,降低31%。同1982年相比,资金周转速度由155天减少为106天,加快了49天,百元资金利税率提高了8.67元,全年实现利润1780万元,比上年增长17培。过去被称为“填不满的坑”,现在成了“聚宝盆”。

三、办厂内银行引起了从管理思想到管理方式的一系列的变化,打开了改革的局面

长期以来,在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上,只注重于物质生产过程的管理,忽视价值生产过程的管理,职工的价值观念淡薄,这是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实行厂内银行,增强了职工的价值观念,要求职工从事每一项生产技术业务活动,都要算一算经济帐,不仅在企业内部,而且在同企业外部的经济联系上,处处精打细算,尽可能做到少投入、多产出,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源泉。如四平油脂化工厂,一年需要外购洗衣粉包装袋几千万个,由于厂内银行按采购成本定额进行结算和考核,调动了采购人员的积极性。他们就价格和质量对全国各地生产的塑料袋进行比较,放弃了多年使用4分钱一个的,改用另一家工厂生产的质量相同,而价格只有3分8厘一个的,一年可为本厂节约开支几万元。这一择优选购的行动,引起了制造塑料袋企业间的竞争。各个企业力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实行厂内银行,使职工树立起了资金周转速度的观念,这是企业管理思想上的又一变化。过去单纯生产型的企业管理,不重视通过加速资金周转来提高经济效益。对库存原材料和备品、备件,总认为越多越全越好。库存超储积压,不以为病,反以为荣。有个工厂买扫帚,一次买一车皮,够全厂五年用。有的工作至今存放着50年代采购的备件。实行厂内银行后,资金占用有了定额,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着资金利润率的高低,促使各个核算单位尽可能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把死钱变活。如有的工厂规定,凡本市能随时买到的物资,基本就不搞库存。在各个车间、工序之间,由于有了资金占用定额,也力求做到均衡生产,避免原材料、半成品在本单位积压,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节奏。

实行厂部、车间、班组三级经济核算,是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虽然早在五十年代,不少企业就开始搞三级经济核算,60年代,吉林市有的工厂也曾实行过内部厂币算,但是,都没有能够坚持下来,更没有普遍推广。在“厂内银行”之前,真正搞起车间、班组经济核算的企业为数不多。究其原因,一个缺乏适合于三级经济核算的组织机构和具体办法;二是经济核算没能同职工的经济利益结合。实行厂内银行,为开展三级经济核算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和结算体系。每个车间、班组如果按规定进行结算,不仅领不到生产所需的物资,而且产品转移不出去,劳动成果不能得到实现,职工也不能根据自己劳动贡献的大小拿到奖金和工资。这就把过去的干部管算、工人管干,变成大家都管、大家都算,真正实现了民主理财。

办厂内银行,加快了财务信息的反馈,为企业领导人指挥生产、进行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利条件。按照过去的会计核算制度,对企业生产成本的计算和财务结算,都是以一个月为会计月度,当月的财务报表往往要拖到下月上、中旬才能拿出来,对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反应慢,不能根据财务信息随时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厂内银行作为全厂的结算中心,能够及时汇集各类财务信息,这对企业进行正确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实行厂内银行后,大量增加的厂内结算业务提出了应用电子计算机的迫切要求,同时,“厂内银行”据以建立的严格的检测计量和完整准确的原始记录,又为在企业管理上应用电子计算机铺平了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办厂内银行又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准备。

厂内银行作为目前我国企业多种经济核算方式中的一种,还有待于不断完善。吉林省的同志打算,下一步结合推行厂内经济承包,进一步完善结算办法,反厂内银行的考核结果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更紧密挂钩,克服奖金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更合理地处理“厂内银行”与财务部门的机构设置和业务分工;进一步提高专业人员的水平,使厂内银行越办越好,以求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