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厂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初步尝试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855页(5194字)

质量成本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和质量改进的经济表现。对质量成本进行统计、核算、分析、报告和控制,不但可以找到降低成本的途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指导和监督质量管理活动。

厂从1982年开始,对质量成本的统计工作进行初步尝试,目前已进行了四个PDCA循环。现将其具体作法介绍如下。

一、质量成本的构成项目

质量成本通常是指企业为保证或提高产品质量所支付的费用,及由于质量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之和。

我国常用的、适宜的质量成本项目是:

1.内部事故成本

指产品在出厂前由于自身的缺陷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事故所发生的费用之和。它们包括以下各项:

(1)废品损失:产品无法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因而报废所造成的材料和人工损失。

(2)返修损失:为修复次品使之适合使用而发生的费用,也包括为解决普遍性质量缺陷,而在定额工时以外增加的费用。

(3)复检费用:对返工或合格后的产品进行重复检查和试验所花的费用。

(4)停工损失:由于多种缺陷而引起的设备停工所造成的损失。

(5)事故分析处理费用:由于处理有关的内部质量事故而支付的费用,如判定不合格能否使用所进行的处理工作费用,或由于抽样检查不合格而进行筛选的费用。

(6)产品降级损失:产品由于质量事故而达不到原有精度,因而降级所造成的损失。

2.外部事故成本

它与内部事故成本的区别在于产品的质量问题是发现在发货之后,包括以下各项:

(1)索赔费用:由于产品质量缺陷,经用户提出申诉,而进行索赔处理,所支付的一切费用。

(2)退货损失:由于产品缺陷,造成用户退货、换货而支付的一切费用。

(3)保修费用:在保修期间或根据合同对用户提供修理服务的一切费用。

(4)折价损失:由于质量低于标准,经与用户协商同意折价出售的损失,和由于损失所减少的收益。

3.鉴别成本

为了掌握产品质量情况,特别是新产品投入期的质量情况所花的费用。

(1)进货检查费用:对供应单位所提供的材料、协作配套件的进厂检查费用,包括首件鉴定、驻厂检查、协作件的质量审核,以及采用其它监督办法所使用的费用。

(2)工序检查费用:产品制造过程中,对工序质量进行检查而支付的费用。

(3)成品检查费用;对完工产品鉴别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而进行的检查或试验所使用的费用,包括产品质量审核费用。

(4)试验材料及劳务费用;在破坏性试验中消耗的产品成本,以及耗用的材料和劳务费用。

4.预防成本

指企业为了防止质量水平低于所需水平的活动费用,以及采取措施所花的多项费用。具体包括下列各项目:

(1)质量计划工作费用:为制定质量政策、目标及质量计划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所使用的费用,也包括编写必要的多种手册和程序所使用的费用。

(2)新产品评审费用:在新产品研制设计阶段,对研制方案和设计评价,制定试验和实施计划,及对新产品的质量评审活动的一切费用,也包括产品更新的质量评审活动费。

(3)工序能力研究费用:为达到合格质量,对工序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及为保持工序能力,采取措施的费用。

(4)质量审核费用:对质量体系、工序质量和供应单位质量审核所支付的一切费用。

二、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做法

在初级阶段,其目标是使人们认识到确实存在经常性的质量问题,并能在经济上设法解决。为此,首先要收集成本资料。资料来源如下:

(1)使用会计项目中提供的数字;

(2)使用现有报表中提供的数字;

(3)通过建立临时报表来收集数据。

该厂在初级阶段主要是通过建立临时报表来收集数据。

在正式建立质量成本统计的阶段,要建立质量成本统计、核算办法,按照“职能归口,分级管理,集中核算,财会(有关科室)统一汇总”的基本原则进行。

1.进行质量成本的统计

(1)内部事故成本:由检查科和各车间统计员根据废次品报告单和生产工作票,以及有关统计资料统计,建立的基础统计凭证是《车间内部质量事故统计明细表》(见表1)。

表1

月份内部质量事故成本统计明细表

(2)外部事故成本,由销售服务部门根据销出产品的反馈信息凭证进行统计,建立的基础统计凭证是《外部事故质量成本统计明细表》(见表2)。

表2

月份外部质量事故成本统计明细表

(3)鉴别成本:由检查科和开发科根据检查中所花的检查、试验费用凭证统计,建立的基础统计凭证是《鉴别质量成本统计明细表》(见表3)。

表3

鉴别质量成本统计明细表

(4)预防成本:由质量管理部门及检查、开发、工艺等有关部门根据费用支付凭证统计,建立的基础统计凭证是《预防成本统计明细表》(见表4)。

表4

预防成本统计明细表

2.对质量成本进行核算和汇总

根据各单位统计员统计结果,由核算员进行成本核算,并将核算结果填入工厂规定的统一报表(见表5)。

表5

月份质量成本统计报表

财务科根据各单位报表填写《月份产品质量成本核算汇总表》(见表6)。

表6

月份产品质量成本统计核算汇总表

3.提出质量成本报告

质量成本报告是为提供领导作为制定质量政策和目标的依据,并作为争取支持质量改进计划的有力论证。

质量成本报告编制包括以下的基本内容:

(1)提出全部质量成本总额及其构成的主要项目。

(2)提出缺陷损失的项目与预防成本或比较基数的偏差。

关于比较基数,各企业应根据自己自行确定。确定的原则是:要使通过比较找出的偏差具有说明力。一般可提供比较的基数为:纯销售额、利润、产值、产量、总成本、工时、工资基数等等。

(3)按产品质量特性汇成的成本报表,应包括主要质量特性及其单项计算成本。

全厂质量成本报告分为两级进行:

(1)车间的全面质量管理员,将质量成本列入月份车间质量分析报告中,并分别报车间主任和厂长及质量管理部门。其汇总形式有两种:

①按本单位质量成本项目构成,报告如表7所示。

表7

车间质量成本分析报告表

②按产品质量特性进行质量成本报告如表8所示。

表8

(2)厂财务科每月制作综合质量成本报表,报厂长和有关部门,其形式如表9所示。

表9

全厂质量成本报表

4.进行质量成本的分析与控制

质量成本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根据月、季、年质量成本报表分析。

①该年度的质量成本总额;

②事故成本(月份)占全部质量成本的百分比;

③用户发生的成本,占质量事故成本的百分比;

④质量事故成本和鉴别成本的比例关系;

⑤预防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的百分比。

一般要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活动上,大多数情况下,将会使总额质量成本有所下降。

(2)分析质量成本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对质量成本项目进行分析时,可以知道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虽然在不同的工业产品之间,或者同一种工业产品不同的制造厂之间,这种比例关系有所差异,但大体上还是符合一定的规律的。如增加预防成本的比例,会使内部事故成本和外部事故成本的比例同时减少,当预防成本占10%左右,事故成本占50%左右时,是质量成本最佳值区域,等等。表10列出的是经济统计得到的质量成本比例。从中可以看出,预防成本在总质量成本中的比例数较低,这就成为分析工作的重点。因为若将预防成本适当提高,一定能够使用总质量成本有明显的降低。实际上,当将预防成本提高到7%时,总质量成本比原来降低了25%。

表10

通过两年的实践,质量成本工作在该厂已初见成效,外部事故成本由1982年的0.66%降到1983年的0.218%,废品损失由1982年的2.4%降到1984年的0.7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