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苄西林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内科药物手册》第10页(1444字)
【别名】:氨苄青霉素
【制剂规格】:
粉针剂(钠盐):0.5g,1g;胶囊:0.25g;干糖浆剂:1.5g(60ml)。
【药理作用】:
半合成广谱青霉素,耐酸,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相同。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本品具有较强活性,但效果不及青霉素,对草绿色链球菌的作用与青霉素相仿或略强,对肠球菌的作用优于青霉素。对青霉素部分耐药的肺炎球菌一般对本品敏感,完全耐药者则对本品亦可能完全耐药。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李斯特菌属、厌氧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如消化球菌、产气荚膜杆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军团菌属及胎儿弯曲杆菌等对本品敏感。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及大肠埃希菌对本品敏感性差,其余肠杆菌科、不动杆菌属普遍对本品耐药。本品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本品对产青霉素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作用。空腹口服吸收较好,血药达峰浓度约1~2h。肌内注射后,血药达峰浓度约0.5~1h。体内分布良好,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眼房水、乳汁中均可达有效药物浓度,尿及胆汁中药物浓度较高。T1/2为0.7h,幼儿及老年人略长。
【适应症】:
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菌血症、呼吸道感染、心内膜炎、脑膜炎、泌尿系统感染、胆道、肠道感染等。儿童脑膜炎常见致病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多对本品敏感。
【用法、用量】:
空腹口服:成人,2~6g/d,分3~4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成人,2~4g/d,分2~4次。本品亦可作腹腔、胸腔或关节腔内注射。重症可加大剂量。
【不良反应】:
主要以变态反应为多见。皮肤变态反应发生率高,以斑丘疹为特征,而青霉素则以荨麻疹为特征。变态反应可出现两个峰期,一是给药后2~3d,可能是抗原抗体反应;二是给药后10~14d。口服常见胃肠道功能紊乱,如腹泻、恶心、呕吐、假膜性结肠炎等,长期可出现耐药菌或念珠菌所致的二重感染。另外偶见血清转氨酶升高、血小板或中性粒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等。
【药物相互作用】:
与头孢菌素类、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合用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可获得较好的协同作用,但避免用同一容器给药。本品若在静脉注射液中给药,不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琥珀氯霉素、红霉素、多黏菌素B、葡萄糖酸钙、氯化钙、阿托品、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维生素C、氨基酸注射液等同时混合,以免降低效价、产生混浊。别嘌醇可增加本品皮疹发生率;本品可降低口服雌激素避孕药的效果,导致阴道不规则出血;本品可降低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的生物利用度。舒巴坦可抑制内酰胺酶增强本品作用,目前已有两者的复方制剂——舒他西林上市。
【注意事项】:
与其他青霉素类药物有交叉变态反应,应用前须作本品或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过敏者禁用。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慎用。肾功能减退,药物排出减慢,须及时调整给药剂量和间隔。口服时,食物可影响本品在胃肠的吸收,宜在餐前1~2h服用。本品水溶液不稳定,酸性条件下分解迅速,静脉给药时应以中性的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稀释,3h内用完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