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美辛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内科药物手册》第517页(1228字)
【别名】:消炎痛
【制剂规格】:
片剂:25mg;胶囊:25mg;栓剂:25mg,50mg,100mg;乳膏剂:10mg(10g)。
【药理作用】:
本品为非甾体类药物,具有明显的消炎、解热、镇痛作用。作用机制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的环氧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且其作用强度超过阿司匹林,还能抑制多形核白细胞的活动,减少多形核细胞对炎症部位的浸润及其在炎症部位释放溶酶体酶对组织的损伤。镇痛作用强,退热作用可能是由于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及出汗,使散热增加。中枢性作用也可能与在下丘脑的前列腺素合成受抑制有关。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Tmax1~4h,T1/2β为4.5h。直肠给药比口服更易吸收,约99%与血浆蛋白结合。60%从肾脏排泄,33%从胆汁排泄,也可从乳汁中排出。
【适应症】: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及Reiter综合征等,也可用于痛风、发热及滑囊炎、肌腱炎、急性肩关节疼痛等非风湿性炎症和痛经、偏头痛、胆绞痛、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绞痛、心包炎引起的心前区疼痛。应用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尚有争论。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抗风湿,每次25~50mg,每日2~4次,最大量200mg/d;抗痛风,初量每次100mg,继之每次50mg,每日3次,疼痛缓解后尽快逐渐减量;退热,每次25~50mg,每日3~4次;小儿,每次0.5~1mg/kg,每日3次。直肠给药:成人,每次50mg,每日1~2次。胃管给予: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48h以内新生儿初量按体重200μg/kg,必要时每隔12h给予100μg/kg,共1~2次;2~7d新生儿,开始给予200μg/kg,必要时每隔12h给予200μg/kg,共1~2次;7d以上新生儿,开始给予200μg/kg,必要时每隔12h给予250μg/kg,共1~2次。
【不良反应】:
常见头痛和头晕、恶心、胃肠道不适、胃痛等,偶见头晕、失眠、视物模糊、消化道溃疡、肝脏损害、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变态反应如皮疹、哮喘、血管性血肿、呼吸困难等。
【药物相互作用】:
与锂盐合用应调整剂量,与氨苯蝶啶合用可引起肾功能损害。丙磺舒不宜和本品合用。
【注意事项】:
妊娠B类(妊娠后期D类)。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14岁以下儿童,消化道溃疡者,对阿司匹林过敏者,老年患者,肝、肾功能损害,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患者,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癫癎或精神病患者慎用。应选用最小有效量,且宜于饭后服用或与食物、制酸药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