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针灸经验处方手册》第329页(827字)

[简述]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或黏膜的细微破损处侵犯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弥漫性炎症,局部皮色鲜红,与周围健康组织界限清楚,一般不化脓,但有复发倾向。由于发病时皮肤突然变赤,状如涂丹,故名丹毒。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脾胃湿热蕴结,下流足胫;或风邪热毒外袭,以致血分生热,郁于肌肤而致,根据其发病时局部红、肿、热、痛、色如赤丹、界限分明的特点,属于中医学中“流火”、“抱头火丹”、“赤游丹”等症的范畴。

[治法]清热解毒,通络凉血。

[处方]1.毫针法:①曲池、支沟、阳池、阴陵泉、三阴交、隐白;②肩髃、手三里、外关、地机、内庭、厉兑;③曲泽、劳宫、后溪、血海、委中;④大椎、身柱、心俞、膈俞、中脘、天枢、上巨虚、内庭

方法:选1组处方,每日1次,留针30~40分钟,10次为1疗程。

2.三棱针法:①阿是(病变周围)、隐白、厉兑;②四缝、少商、商阳。

方法:2组处方交替应用,阿是穴在病变四周用三棱针点刺微出血即可;三棱针速刺四缝,挤出粘液。病在左侧刺左手,病在右侧刺右手,病在中刺两手。病轻时只刺中指1穴即可。其余穴位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隔日1次,直至症状消失为止。

3.穴位注射法:①曲池、外关、三阴交;②血海、丰隆、悬钟。

方法:选1组处方,隔日1次,用利多卡因2毫升,地塞米松1毫升(5毫克)与注射用水2毫升混合注入,每穴0.8~1毫升,10次为1疗程。

上一篇:天疱疮 下一篇:疖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