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针灸经验处方手册》第417页(1185字)
[简述]本病是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低血压和肾脏损害为主症的急性传染病。流行呈散发性,以冬季为主要发病季节,有时春、夏也有散发病例。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所以早期诊断和早期采用针灸治疗,在这方面显得十分重要。
本病的流行季节,10~12月为主要发病季节,有时4~6月或5~7月为小高峰,广东3~4月发病较多。发病前1周至2个月曾在疫区、有鼠类接触史或误食因鼠类污染之食物者。
根据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分:
1.发热期:急起高热(40℃左右),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酒醉外貌(面潮红、眼结膜充血水肿),皮肤粘膜下有点状或条索状出血,甚则衄血、呕血、咯血、便血。束臂试验阳性。此期为3~6天,热渐退或骤退,退热后症状反而加重。
2.低血压期:血压显着下降,严重者出现休克、少尿、蛋白尿、皮下瘀斑及出血现象增多。病人有口渴、恶心、呕吐、烦躁、谵妄、出冷汗,甚则口唇发绀、四肢发凉、血压下降至0。此期始于发病后第4~8天,热退时,突然出现。持续1~3天,最长6天。
3.少尿期:出现在发病后的5~8天,常在休克过程中出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50毫升)。病人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肺水肿等。
4.多尿期:病程9~14天出现多尿(24小时尿量达3000~8000毫升之间),比重降低,严重者会引起脱水、低血钾及再度休克。
5.恢复期:渡过以上危险阶段,病人之食欲、体力在2~3周后逐渐恢复。
[治法]清热解毒。
[处方]1.毫针法:①大椎┻、至阳┻、膈俞┻、尺泽┻、鱼际┻;②身柱┻、灵台┻、肝俞┻、血海┻、三阴交┻、照海┻。
方法:2组处方交替应用,留针30~40分钟或用火针法。每日1次。
2.灸法:①大椎、至阳、内关、曲池、复溜。②陶道、灵台、间使、手三里、三阴交、太溪。
方法:2组处方交替应用,艾条灸每穴30分钟,艾炷灸每穴9~11壮。每日1~2次。
[附注]本病早期针灸有一定疗效,应配合其他疗法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