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压的调节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东方出版中心《实用高血压病防治手册》第21页(1156字)

(一)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升高时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宽。

2.心率:增快时心脏舒张期末大动脉内存留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

3.外周阻力: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影响更明显。当其他因素不变而外周阻力增加时,舒张压升高,脉压变小,故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主要作用于扩张小动脉、降低周围阻力的降压药(包括直接扩血管药、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其降低舒张压的作用比收缩压更为显着。

4.大动脉壁弹性:老年时,大动脉血管壁弹性减低,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宽。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形成主要是主动脉弹性减低缘故。

5.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嗜铬细胞瘤释放大量缩血管激素,循环血量不变而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肾脏病时水、钠排出减少,血管容积不变而循环血量增加,导致回心血量及心输出量的增加,从而引起高血压。

血压变动往往是上述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在特定情况下,某一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

(二)血压的调节和节律性变动

血压维持在适当水平是机体组织保持正常血液供应的前提。在特殊状态,如大量失血和情绪十分激动时,血压发生相应变化,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但在正常人,这种一时性血压升高是有限度的,且在短期内恢复正常。人的血压时刻变动,处在一种动态平衡之中。这主要通过神经和体液两种机理调整心血管活动,协调血量分配。神经机制分中枢和周围两部分,相互协调作用。在心血管活动的中枢调节中,有不少与血压关系密切的脑部交感活动调节结构,下丘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整合部位;支配心血管的神经有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缩血管和舒血管神经、肾脏交感神经。值得指出的是除有兴奋性结构外,尚有抑制性结构,相辅相成。同时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来实现的。各种心血管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和使机体适应外环境的变化。神经递质的体液调节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抗利尿激素等。神经、体液和心血管自身的调节构成了人体复杂、精细、相互制约和反馈的血压调节网络,任何某环节的细微障碍都可影响血压水平,甚至促使血压持续居高水平或在受外界环境激惹时血压升幅过大,且长期不恢复正常,从而进入高血压状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