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东方出版中心《实用高血压病防治手册》第63页(1372字)
由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发生增生、腺瘤或癌(少见),使醛固酮分泌增加,肾远曲小管Na+-K+交换异常,造成排钾储钠加强而致容量性高血压伴低血钾,称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
(一)临床特点
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钾。早期原醛患者血钾常正常(约占原醛20%以上)。若多年高血压后发生低血钾应首先考虑原醛可能。由于低钾所致乏力、软瘫、心律紊乱及代谢性碱中毒(尿钾升高,尿pH偏碱,血C02结合力升高),从而造成血游离钙降低、肌肉痉挛。慢性失钾可引起肾小管损伤、尿量增加、肾功能减退。
(二)确诊方法
血浆肾素活性(PRA)降低,在低钠饮食(钠20mmol/天)下肾素不能有效激发;血醛固酮在高钠饮食(钠240mmol/天)下不被抑制;尿17羟皮质酮或尿皮质醇正常。
(三)鉴别诊断
1.与原发性低肾素型高血压病鉴别:①病史: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服利尿剂、腹泻或摄入少时均可引起低血钾;②低钠饮食:在原醛患者肾素仍受抑制,而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可被激发。③高钠试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醛固酮明显受抑,而原醛患者抑制较少。④卡托普利试验:在服卡托普利前测基础血PRA和醛固酮,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醛固酮/PRA比值<200,原醛患者此比值>400。服卡托普利25mg/次,2小时后测血醛固酮、PRA,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醛固酮/PRA<50,而原醛患者比值>50。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增生与腺瘤鉴别:作赛庚啶试验:服赛庚啶8mg,于服药前及后2小时内每30分钟抽血测血醛固酮。赛庚啶为血清素拮抗剂,血清素可兴奋醛固酮分泌。增生患者服赛庚啶后,血醛固酮下降4ng/dl或较基础值下降30%。而腺瘤患者分泌呈自主性,不受血清素的调节,因而服药后血醛固酮无变化。
(四)治疗
1.治疗性试验(安体舒通治疗):安体舒通为醛固酮的拮抗剂。安体舒通的初始剂量为200~400mg/天,每天3~4次,服药后低血钾很快得到纠正,而血压恢复需4~8周。维持剂量为40~60mg/天。由于安体舒通能阻断睾酮的合成以及雄激素的外周作用,因而产生明显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阳痿、性欲减退、男性乳房发育或女性月经紊乱等。
2.降压药物:①钙拮抗剂:钙拮抗剂具有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及扩张血管的作用。硝苯地平20mg~40mg/天,每天3次,4周后血压、血钾、血醛固酮正常。当安体舒通和硝苯地平合用时应注意血钾升高。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当钙拮抗剂降压无效时可加用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等。③其他:α、β受体阻滞剂也可合用。
3.手术治疗:对于腺瘤患者,应手术切除,增生型患者主张用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