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源性囊肿与瘘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临床普外科手册》第137页(990字)
腮源性囊肿与瘘是由于各对腮裂未完全退化的组织发展而成,向外开口形成瘘管或窦道,无外口时形成囊肿。瘘管较囊肿多见。在儿童或青年时期均可发生,男女的发病率并无差别。
【诊断要点】
1.耳前瘘:可单侧亦可双侧,多见于左侧。有时可与颈侧部的囊肿和瘘同时存在。瘘口常在耳轮脚的前上方,瘘口细小呈一皮肤凹孔,可流出少量白色微臭的透明液。通常无症状。感染时局部软组织红肿、疼痛,形成脓肿后可自行溃破,引流后又可暂时愈合。
2.颈侧部囊肿与瘘:左右侧和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10%为双侧、对称。颈部一侧有一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上1/3的前缘或后方的无痛性圆形肿块,直径3~4cm,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软,稍可推动,与皮肤无粘连,发展缓慢。继发感染时有红肿热痛,并突然增大。囊肿巨大时可出现气管和食管的压迫症状。少数可自行溃破成瘘。半数以上出生时即在胸锁乳突肌前下1/3处有一细小瘘口,可间歇地流出黏液样透明液,感染时流出脓液。在瘘口深处多可扪及向上延伸的条索状组织。需与皮样囊肿、淋巴管瘤、结核性淋巴结炎、甲状腺癌、化脓性淋巴结炎、气管源性囊肿及异位胸腺等鉴别。
3.梨状窝瘘:是第四咽囊的残留组织形成,瘘管自梨状窝和甲状腺周围间隙,在环状、甲状关节内侧,沿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之间行走。
【处理】
1.耳前瘘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反复感染者先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控制后,切除全部管道及其细小分支。手术前后均应用抗生素。
2.颈侧部囊肿与瘘:均应予以手术治疗,因腮源性残留组织有癌变之可能。手术在1岁以后施行较为安全。手术要点是完整切除瘘管直达内口,仔细解剖以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术后复发率为5%~6%。
3.梨状窝瘘:如有急性炎症,则应积极抗感染治疗,炎症控制后行瘘管切除术。必须仔细解剖,避免损伤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瘘管进入或贯通甲状腺时,应作甲状腺部分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