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外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急症手册(修订本)》第360页(1650字)
外鼻突出于面部中央,为一较薄的骨片,容易受外力的袭击而发生骨折。骨折的轻重与暴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当外力从侧面而来时,可发生一侧鼻骨骨折,使一侧鼻骨塌陷;从正面而来的打击,则引起两侧鼻骨同时骨折而向鼻腔塌陷,形成塌鼻;严重的损伤,可致粉碎性骨折。
一、临床表现
(1)淤血和肿块。外鼻周围的皮肤出现淤血和肿胀,大多在伤后2~3h内出现,也可波及两侧眼睑,皮肤呈青紫色,结膜下出血。
(2)出血。鼻部有丰富的动脉和静脉,外伤后常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患者恐惧不安,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出血严重者,可引起出血性休克。
(3)鼻骨骨折移位,如鼻梁塌陷或偏斜,扪诊时可有骨摩擦音,擤鼻后可出现皮下气肿,触之有捻发音。
(4)鼻中隔脱位,如出现鼻塞,也可因鼻中隔黏膜下出血形成血肿,继发感染形成脓肿。
(5)合并颅前窝、颅底骨折及硬脑膜撕裂伤,如有脑脊液鼻漏、鼻腔内有淡红色或清水样液体流出。
二、急救与护理
(1)止血。可用填塞止血法:用1%麻黄素棉片或1%麻黄素的卡因棉片压迫出血部位,可收缩黏膜止血以便于检查,还能起到止疼作用。
(2)清创缝合。由于鼻突出于面部,外伤后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美容,因此止血后应仔细缝合,对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应尽量保留,以免瘢痕形成。
(3)骨折复位。鼻部血管丰富,骨折后如不及时复位,极易发生错位愈合,造成外鼻畸形影响生理功能。
鼻骨骨折应在外伤后即进行复位,因此时皮肤肿胀不明显。外鼻肿胀明显不能立即复位者,可待肿胀消退后再行复位,一般不宜超过6~10d。
复位方法:用1%麻黄素的卡因棉片置于鼻腔顶部,约5min后取出,以鼻骨复位钳或套橡皮管的弯血管钳置于骨折部位的下后方,向前上方抬起,另一手拇、食指在鼻外协力复位。用力不可过猛,复位钳不宜过深,防止损伤筛板;复位后,鼻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外部可用保护罩保护(口腔科的弹性打样膏)。
(4)脑脊液鼻漏时不可填塞止血,应密切观察病情。对轻度鼻出血或仅擤鼻涕带血者无须特殊处理;出血较严重者,可用明胶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填塞时间不宜过久一般不超过48h。
(5)应用破伤风抗毒素。
(6)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出血较多应即时补血、补液以防出血性休克。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7)出血性休克者,应平卧位或休克卧位。
(8)及时吸出或吐出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9)软食或半流质软食,如合并有颌面部外伤行间固定,应给高蛋白流质以补充足够的营养。
(10)有清水样或淡血水样液体从鼻腔流出,可疑为脑脊液鼻漏,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1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
(12)口腔护理每日1~2次,轻症患者可给口泰液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