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休克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急症手册(修订本)》第164页(1894字)

休克是因有效循环量降低,重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足,微循环障碍所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外科休克主要发生于严重创伤、大量失血和严重感染等。休克一旦发生,病情常迅速恶化,如不及时抢救,就会危及患者生命。

以病因分类,外科休克主要有:创伤性休克、失血性休克、中毒性休克。这些休克虽病因不一,但其病理生理基本相似,即循环功能障碍、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微循环发生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现,最终导致细胞坏死,引起心、肺、肾、脑、肝等器官功能衰竭,以致患者死亡。

实践证明,有效抢救休克的关键是能否做出早期诊断。

一、休克早期诊断的依据

(1)凡有严重创伤、失血、失水及全身感染的患者,都应想到有发生休克的可能,故应密切观察,尤其对年老体弱及幼儿患者更应提高警惕。

(2)有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身出冷汗、脉搏增快(但每分钟在100次以下者)、血压正常或微升及舒张压升高收缩压下降者(脉压缩小),为休克早期表现。

(3)留置尿管观察,尿量有减少趋势,每小时尿量在25~30ml者,提示有早期休克发生的可能。

二、休克的分度与诊断

1.轻度休克 患者烦躁、口渴、脉搏增快;血压开始下降,收缩压在90mmHg左右;尿量开始减少。

2.中度休克 患者口唇发绀,呼吸变快变浅,尿量减少,脉搏快而无力,收缩压72mmHg,脉压明显缩小,毛细血管充盈迟缓,虽安静但表情淡漠。

3.重度休克 患者神志不清,甚或昏迷,脉细数而扪不清,血压明显下降至测不到,尿少甚至无尿,皮肤、黏膜出现出血点或淤血斑,甚至发生颅内出血、胃肠出血等致患者死亡。

三、急救与护理

1.镇静、止痛、保暖 让患者取舒适的平卧位或头和躯干抬高10°,下肢抬高约20°,利于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血流,同时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的维持。

2.立即补液输血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出血、抗感染、医治创伤等);若有血管损伤,可酌情压迫止血或结扎血管;颈胸部伤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同时处理胸腹开放伤口和多发性骨折。

3.液体的选择 应根据患者丢失液体的性质和量决定,即以失血浆为主者,以补充血浆和血浆代用品为主,多用右旋糖酐和706代血浆等;以失血为主者,应给以输全血;以失细胞间液为主者,可输等渗盐水或5%葡萄糖。其输液量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决定。

4.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1)血管收缩剂的应用:该类药物仅用在休克的早期、休克程度较轻的患者,或当时所在医院条件差,没有输血条件,而患者血压低至50mmHg以下,危及心、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流灌注,则可用血管收缩药,以暂时维持血压,为进一步抢救赢得时间。临床多用去甲肾上腺皮质激素、阿拉明等。

(2)血管扩张剂:从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看,微动、静脉的强烈收缩是休克发展变化的主要矛盾,因此适时恰当的应用血管扩张药,缓解血管收缩是治疗休克的关键。临床常用的药物主要是异丙基肾上腺皮质激素、多巴胺等。

5.纠正酸中毒 因休克时血压降低,组织灌流不足,代谢障碍,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存在,严重时必须同时予以纠正。最常用的碱性药物是5%的碳酸氢钠,该药作用迅速,疗效可靠。在无条件或不可能做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测定,而临床有明显酸中毒征象者,可按每千克体重5ml做静脉滴注。或用11.2%的乳酸钠,按每千克体重3ml给以静脉滴注。

6.其他 酌情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密切观察尿量和尿相对密度的变化,做好详细记录,为抢救患者提供依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