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育苗技术手册》第161页(3434字)

菊花是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别名秋菊、黄花、节花、更生、节毕、帝王花、朱赢、鞠花、治蔷、金蕊、九花等。菊花原产中国,目前栽培的菊花为高度杂交种。菊花栽培历史悠久,约有3000年栽培历史,现在是世界各国普遍栽培的名花之一。菊花是我国十大名花,目前排在第三位;又是世界五大切花。菊花姿态高雅,色彩丰富,品种极其繁多,多在深秋百花凋落之际盛开。除盆栽外,又可布置花坛、花境、岩石园,还可制作菊花盆景。菊花作切花,水养鲜艳而持久。

(一)植物学特征 茎直立或开展,粗壮而分枝,茎基部半木质化,小枝青绿色或带紫褐色,被灰色柔毛或茸毛。株高20~200厘米。单叶互生,有柄,卵形至披针形,边缘有粗大锯齿或深裂,托叶有或无。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花直径2~30厘米或更大。管状花由原来黄色半透明发展为具各种色彩的“托叶瓣”,两性,可结实。缘花为舌状的雌花。花有单瓣和重瓣,花型有卷瓣、平瓣、匙瓣、针瓣和有心、无心等。花瓣颜色有黄、白、红、绿、紫、粉、深浅互晕、异色相同等。花味有苦、辛、香、甘的区别。种子(实为瘦果)灰白或褐色,千粒重约1克。

(二)秧苗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喜凉爽。盆栽大菊类稍耐寒,怕酷霜;地被菊耐寒,有些品种可在黑江高寒地区露地越冬,但多数品种在北方寒地宜覆盖越冬。生长温度10~32℃,最适18~21℃。喜充足阳光,也稍耐阴。较耐旱,扦插时耐潮湿,怕积水。对床土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更适,适宜pH5.5~7.5,以6.2~6.7最好。

除夏菊外,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和10℃的低温适于花芽分化。

(三)扦插繁殖技术 扦插是菊花的最主要繁殖方法。

在开花时选择母株。盆栽菊开花后剪去地上部分,将花盆放在5℃左右地方越冬。地被菊应注意覆盖越冬以防特殊年份冻死,北方寒地对珍贵品种或不甚耐寒的移入室内越冬以防万一。

主要在春天扦插,地被菊春插早晚对生长量影响较大,对开花早晚影响小。大菊类有些品种10月扦插,翌年5月开花;3月扦插作短日照处理,8~9月开花。夏菊对日照长度要求不严,早插早开花。一般矮性品种早插,高性品种晚插;留枝多的早插,少者晚插。大量繁殖及母株少的早插,甚至从秋天花后就开始插,早插的秧苗又可作母株,作者用此法在少量母株情况下繁殖1万多株秋苗。

扦插床设在露地或温室都可以,温室应在阴处,露地应在荫棚下。一般用育苗盘扦插,生根后移出,大量的在地床上直接扦插。用轻松的沙质土、园土加入适量的河沙、粗沙作扦插基质均可。

插穗主要用新芽顶梢,它成活率可达100%,生长旺盛。顶梢摘去后会萌发新的侧枝,侧枝顶梢继续作插穗,在扦插材料缺乏时或珍稀品种可用茎段扦插。插穗长5~10厘米,具3~4节为宜,下端叶片摘除,上端大叶片剪去一半。下端用刀削平或剪平,扦插深度3厘米左右。扦插后及时浇水,适当遮荫。以后要保持基质湿润,见干则浇,浇则浇足,以沙为基质的要一直保持湿润。一般插后2周左右生根。在无机基质上扦插的生根后移走。在北方干燥地区,插后4~5天内每天向叶面喷水2~3次。生根后浇水量宜减少。大菊生根后将扦插苗移到小花盆培养,也可用直径10厘米的塑料钵培养,放在见光处。除移植时浇足水外,以后少浇水防止徒长。如果扦插时苗距较大,也可晚些移植。盆栽的可直接栽在花盆中培育成株。

(四)带蕾全光雾扦插繁殖技术 带蕾全光雾扦插生长快,根系发达,育苗天数短,一般5天左右产生愈伤组织,10天左右生根,15天左右根系已较发达,从扦插到定植约需20天左右。

扦插选地被菊系列,带3毫米左右的花蕾,将花蕾枝条剪成7~8厘米长的插穗,一般为3~4节,剪掉下部1~2节上的叶片。扦插基质下层用草炭土,上层用蛭石。扦插苗距3厘米,扦插深度3厘米。扦插后立即用全光喷雾设备喷雾,实施由多到少的喷雾处理。开始时要使叶面始终保持一层水膜。生根后调节喷雾量,以叶片不萎蔫为度。当花蕾透色进入蹲苗阶段,准备定植。扦插10天后,傍晚在叶面上喷施0.1%的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溶液。

带蕾扦插的植株矮小,花蕾大小一致,开花整齐,可用于花坛造型,栽植成图案。栽植时用竹竿扎孔,将菊花根系沾泥浆插入胎基泥中,将不同花色的菊花苗插在不同部位,成为各种形状的图案。

(五)播种育苗技术 菊花播种育苗主要用于育种。

3月中下旬播种,播种方法与其他花卉一样。用4份园土、6份沙配制床土,将种子与细面沙混合后播种。白天气温控制在25~30℃,夜温15℃时,播种后6天出苗。当有1片真叶时移苗,当育种苗有3~4片叶时选苗,有8~10片真叶定植,并进行第2次选苗,淘汰茎叶形态不符合本品种特征的秧苗。

(六)分株繁殖技术 秋冬花后,当盆土较干时进行翻盆。清除原有宿土,剪除老根和长根,按根的自然之势拆开分株,每丛都要带有脚芽和白根,分别栽于苗床。用此法培育的菊花植株高大,一般大立菊及悬崖菊常用此法育苗,它开花数多,但花朵不如扦插苗大。

(七)嫁接繁殖技术 用青蒿、黄蒿、白蒿、文蒿作砧木。青蒿适合嫁接独本菊;黄蒿适合嫁接什样锦、大立菊、独本菊;艾蒿适合嫁接独本菊和什样锦。春天挖取野生蒿苗栽植在苗床上,或秋天采种春播培育蒿苗。加强管理,使蒿生长粗壮。5~6月份,当苗高10~16厘米、组织未硬化时嫁接。在地面6~10厘米处切断砧木,用劈接法嫁接,独本菊的接穗一定要小于砧木的直径。除去剪口处叶片,从中间劈开,长约2~3厘米,迅速将准备好的菊芽插入,然后固定。嫁接苗要遮荫并经常浇水,1~2周成活后,去掉固定物,转入正常管理。

采取植株不断调整、不断嫁接的方法可培育成大立菊,如河南建民、张相祖两位同志用嫁接法培育成直径4.7米、开花6432朵的大立菊,安徽阜阳袁新章培育的6枪12档18圈双色(蕊珠宫、朱墨双辉)大立菊,直径4.9米,开花1856朵。

(八)压条繁殖技术 在特殊需要时,将靠近地面的枝条弯曲,先将要埋入土中茎段节下的表层刮去一些,埋入深2~3厘米沟内,叶勿埋入,埋土后浇透水,经常保持湿润,约1个月左右生根。生根后剪离母株,培养一段时间上盆,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压条。

(九)组织培养技术 菊花的茎尖、茎段、侧芽、叶片、花托、花瓣都可作外植体,以茎尖、侧芽和茎段更好。用MS培养基培养,如0.5~3毫克/升的6-苄基腺嘌呤和0.03~0.5毫克/升的萘乙酸,pH调至5.8左右。地被菊用3毫克/升的6-苄基腺嘌呤,铺地雪、矮白、矮雪、淡矮粉等品种加0.01毫克/升萘乙酸;铺地荷花、舞杨妃、大叶会箭等加0.03毫克/升萘乙酸;银星、早粉、中白等加0.05毫克/升萘乙酸。外植体的大小:茎尖小于0.5毫米,嫩茎3~5毫米小段,花蕾基部约1厘米,叶片1~2厘米2。光照10~15小时,光照度1000~2000勒克斯,温度24~26℃,1~2个月后可诱导出小芽或愈伤组织,大于1厘米的小芽转入同样新鲜培养基中培养。当长出绿芽、有4~5片小叶、高3~4厘米时,转入无机盐成分减半、有机成分全量的MS培养基中培养,使其生根。2~4周生根后,取出洗掉培养基,移入灭菌的床土中培养,初期注意保湿。在有保湿或喷雾条件时,诱导出的芽也可不经生根阶段,直接进行扦插生根,可节省劳力,降低成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