蛴螬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05页(1413字)

【学名】 蛴螬是金龟子幼虫的统称。

【别名】 白地蚕、土白蚕、地子、杂拉虫。

【分布与为害】 金龟子种类繁多,已知100多种。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其寄主范围亦很广。成虫食叶,一夜间可把一片地上的花木叶片吃光。幼虫即蛴螬,为地下害虫,主要取食花卉根部,使香石竹整株枯萎而死亡。

【形态特征】 在江、浙一带以铜绿丽金龟与大黑金龟为害香石竹的蛴螬居多。以铜绿丽金龟来说明。

成虫体椭圆形,长18~21毫米,宽8~10毫米,全体铜绿色,有光泽。头与前胸较狭而尖,小盾板为短盾形。前胸背板密生点刻。翅鞘黄铜绿色,有反光。翅基外侧略带隆起,翅鞘边缘为黑褐色,翅鞘上有纵行隆起纹4条。足黄褐色,前胫节外侧具2齿,对面生棘刺。腹部腹面黄褐色,有光泽。最后1节露于翅外(图5-43)。卵初产时椭圆形,或一端尖,弯似梨形,长1.68~1.93毫米,宽1.4毫米,乳白色,后逐渐膨大,最后几成圆形,增大到2.37~2.62毫米,宽2.2毫米。老熟幼虫体长23~30毫米,肥胖,常弯曲成“C”字形,多数仰卧,白色或淡黄色。头大而向下倾斜,黄褐色或棕色。前顶毛每侧8根,后顶毛10~14根,臀节腹面具刺毛2列,每列由13~14根刺组成。钩毛分布于刺毛周围。肛门孔横裂(图5-44)。蛹长20毫米,宽10毫米,淡黄色。腹部第一至七节背面各节间沿中脊沟两侧,有1眼形凹痕;尾节腹面半椭圆形。雄虫末节腹面中后方有1馒头状突起,突起的中后方具十字形凹纹。雌蛹末节腹面平滑,在倒数第二节腹面前缘中央有1细小飞鸟形皱纹。

图5-43 铜绿丽金龟

1.成虫 2.幼虫为害状

图5-44 蛴螬

【生活习性】 多数金龟子2年或1年1代,少数1年完成2代。最长的要6年完成1代。铜绿丽金龟1年1代。大多数以3龄幼虫于11月份入土越冬。4~5月份是蛴螬暴食期,咬食根部。成虫以6月份闷热无风天、雨夜活动最盛,有趋光性。至7月份蛴螬数量又再次上升,多为幼龄幼虫。尤其是在有机质多的地段发生最多。成虫出土后,不久即可交尾。交尾后经10天产卵。卵散产于根旁土中0.35~6厘米深处。每雌虫产卵40粒左右。卵期10天,幼虫1~2龄25天,第三龄280天,预蛹期13天,蛹期9天。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成虫盛发期,6月份点灯诱杀成。

(2)园艺防治。清除香石竹周围杂草丛生园地,冬前适时翻耕土地,杀死土中越冬蛴螬。

(3)药物防治。在蛴螬出现的2个高峰期,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用50%磷胺2000倍液浇灌根际附近土壤。成虫高峰期,于傍晚用上述药剂喷雾于花木叶片上,杀成虫。

(4)生物防治。保护与利用茶色食虫虻、金龟子黑土蜂等天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