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守瓜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38页(1019字)
【学名】 Aulacophora femoralis Motschulsky。
【别名】 瓜守、瓜叶虫、黄莹等。
【分布与为害】 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寄主有瓜叶菊、雏菊、芍药,十字花科等。成虫食苗、嫩茎、叶、花;幼虫在土中咬食根部。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8~9毫米,雄成虫略小,椭圆形。全体除复眼、上唇、胸腹面、腹部腹面呈黑色外,其余皆呈橙黄色或橙红色。触角之间隆起似脊。触角丝状,为体长的1/2。前胸背板近横矩形,中央有1波状横沟,沟中段略向后弯曲。背板的前后各有1根细长刚毛。鞘翅上密布细刻点。雌虫腹末露出鞘翅外,尾节腹片末端呈三角形凹陷。雄虫鞘翅肩部有丛毛,腹端较雌虫圆钝,末节腹片中央有1匙形构造(图6-19)。卵近球形,长径0.7毫米,淡黄色,表面有六角形细纹。幼虫细长,圆筒形。成长幼虫体长12毫米,头褐色。胸、腹黄白色。口器尖锐。腹部末节硬皮板为长椭圆形,向后方伸出,上有圆圈状褐色斑纹,并有纵向凹纹4条。臀板腹面有肉质突起,上生微毛。蛹为裸蛹,纺锤形,体长9毫米,乳白色。头顶、腹部及尾端有粗短的刺。
图6-19 黄守瓜成虫
【生活习性】 长江流域1年发生1~2代,因地而异。以成虫在背风向阳的杂草根际、土隙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达10℃时出蛰。3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上旬产卵,5月中、下旬幼虫孵化,6月中旬至7月上旬化蛹,7月成虫羽化。成虫喜阳光,飞翔力强,有假死性。成虫取食叶片时以身体为半径旋转咬食一圈,再食圈内叶片,在叶片上留下环形食痕,或孔洞。雌虫一生交配多次。每雌虫产卵150~200粒不等。卵大多成堆,或散产于寄主根际附近湿土凹陷处。卵期在16℃时,25天,29℃时,9天。幼虫期19~38天,共3龄。成虫喜湿、耐热而不耐寒。冬季寒冷,次年发生少。沙质土对卵、幼虫、蛹生长不利。
【防治方法】 清洁园地,消灭越冬成虫。喷40%氰戊菊酯乳油8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4000倍液于根际杀幼虫。喷50%辛硫磷1000倍液,50%杀螟松1000倍液于叶面杀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