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缘灯蛾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66页(734字)

【学名】 Amsacta Lactinea(Cramer)。

【别名】 红袖灯蛾。

【分布与为害】 红缘灯蛾在浙江、江苏、山东、辽宁、陕西、河北、福建、四川等地均有分布。寄主有柑橘、菊花、百日草、千日红、冠花、梅花、凤尾兰等。初龄幼虫食叶肉,残留表皮,长大后将叶食尽,仅留叶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0毫米,翅展50毫米。体白色。触角丝状,黑色。头顶及前翅有横带。前翅前缘胸下中央前缘及两侧皆红。雄虫后翅有1~2个黑纹;雌虫前翅中室有1小黑点。后翅有5个大小不同黑纹,在前缘角的小,后缘角的大,且横列成行。前足基节、腿节及中足腿节赤色,跗节黑褐色。腹背面黄色,基部白色,各节间有黑带(图6-38)。卵为黄色,球状,直径0.5毫米,有灰白纹。4龄幼虫体长42毫米,黑色,第一至四节橙黄色,丛生长毛。

图6-38 红缘灯蛾成虫

【生活习性】 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在江、浙一带于5月下旬、6月上旬成虫羽化。在广东于3月末4月初见到成虫,4月下旬幼虫食害叶片。6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虫羽化,而后产卵、孵化。雌虫产卵于叶片上,成块状,覆盖黄毛。1块有卵40~50粒。卵期5天左右。幼虫期4天。幼虫老熟在土缝或叶间吐丝结粗茧化蛹其中。

【防治方法】 点灯诱杀成虫,人工采摘有卵叶片集中处理。幼虫为害期喷敌百虫或杀螟松1000倍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