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叶斑病
书籍: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536页(718字)
【病症】 初期在叶片上产生紫红色小斑点,沿叶脉扩展成不规则多角形的黑褐色斑,正面比背面色深。后期病斑中部灰白色,上生小黑点,最后整个叶片发黄,提早脱落(图9-98)。
图9-98 杜鹃叶斑病
1.症状 2.分生孢子梗 3.分生孢子
【病原】 为尾孢菌属的Cercospora rhododendri Guba。分生孢子鞭状,下端平截,上端渐尖,分隔2~4个。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叶中越冬。据南京研究,此病在西洋杜鹃上有3次发病高峰,分别为5月中旬、9月上旬和11月上旬。小叶春鹃也有3次高峰,分别为7月上旬、9月中旬和11月中旬。西鹃冬季移入室内,温湿度适合病原菌生长,也能侵染为害,故叶斑病可全年发生。
雨水是传播病害的主要因素。梅雨季节和台风雨多的年份发病重。西鹃比东鹃易感病。品种间也有差异。西鹃中以天惠、锦凤最易感病;白御章锦、贺之祝抗性中等,南极较抗病。
【防治方法】
(1)清理病叶,减少发病来源。杜鹃栽种时,用覆盖物盖没地面,设置风障,防止虫害的同时,也有利于此病的防治。
(2)花谢后喷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0%粉锈宁40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500倍液。隔10天喷1次,从5月中旬开始至8月底止,共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