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红斑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544页(730字)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叶柄、萼片、花瓣、果实和种子。初期在新叶背面出现绿色针头状小点,后扩展成直径3~5毫米的紫褐色近圆形的小斑,边缘不明显,最后扩大成直径达7~12毫米的不规则形大斑。大斑中央淡黄褐色,边缘紫褐色,有时相连成片。严重时整叶焦枯。空气潮湿时,病部背面出现暗绿色霉层。叶缘发病时,叶片扭曲。绿色茎上的紫褐色长圆小点,有些突起,病斑扩展慢,大小仅3~5毫米,中间开裂并下陷,严重时可相连成片。叶柄感病的症状与绿色症状同。萼片为褐色突出小点,严重时萼片边缘焦枯,绿色霉层比较稀疏。

【病原】 为枝孢属中的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分生孢子纺锤形或卵形,一至多个细胞,黄褐色(图9-102)。

图9-102 牡丹红斑病

1.症状 2.分生孢子 3.分生孢子梗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病组织上及地面枯枝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侵染,无再次侵染或只有1次再次侵染。病害严重与否决定于初次侵染。冬季修剪病枝不彻底则翌年发病重。下部叶片最先受害,开花后症状逐渐明显和严重。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冬季清除病枝落叶,烧毁并垫土15厘米左右。

(2)药剂防治。早春植株萌动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1次;展叶后,喷50%多菌灵500倍液3~4次,每隔10~15天喷1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