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叶斑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613页(870字)
【症状】 南天竹叶斑病有红斑、赤叶斑和灰枯3种。红斑病的病斑在叶上散生,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5毫米,红褐色,无明显边缘,有时病斑边缘略呈星芒放射状,主要在背面生灰色霉层(图10-22)。
图10-22 南天竹红斑病叶片被害状
赤叶斑病在叶上病斑自叶尖开始,以后向下扩大甚至可占叶的一半,红褐色或茶褐色,边缘有深褐色的隆起线,病斑上面散生细小黑点。
灰枯病在叶上的病斑椭圆形。发生于叶缘的多呈半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大,中央灰褐色或灰色,边缘紫红色,上生稀疏较粗的小黑点。
【病原】 红斑病的病原为Cercospora nandinae Nagatomo属孢霉属真菌。分生孢子梗深色,不分枝,成簇生长。分生孢子线形,多细胞。
赤叶斑病的病原为Phyllosticta sp.。分生孢子器近球形,壁薄,膜质。分生孢子梗短小,有时全缺。分生孢子小,卵形,单胞,无色。
灰枯病的病原为Pestalotia sp.。分生孢子盘垫状,黑色。分生孢子长圆形至纺锤形,3~4个隔膜,中间细胞色深,顶端有鞭毛2至数根。
【发病规律】 红斑病以子座或菌丝在落叶上越冬。次年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梅雨及台风季节,病重。赤叶病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早春侵害植株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发病,多雨、高温、高湿发病重。灰枯病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天开始发病,从伤口侵入,夏季台风多,病重。
【防治方法】 清洁田园,收集病残叶并烧毁。发病期喷25%敌力脱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