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137页(928字)
18世纪中叶在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理论,是唯物主义发展史的第二阶段,即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形态。主要代表人物有拉美特里、爱尔维修、狄德罗和霍尔巴赫等。
这种物唯主义理论适应了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和宗教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的唯物主义,特别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霍布斯、洛克以及法国笛卡儿的唯物主义,依据当时自然科学的成果,克服了17世纪唯物主义的神学不彻底性,把近代以来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哲学推进到最彻底的程度和最典型的形态,发展成为与公开的战斗的无神论相结合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上,它从笛卡尔的物理学出发,全面地描绘了一幅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认为宇宙是一个大机械系统,其中除了物质和运动外什么也没有,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强调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二者的种种结合产生世界万物;世界的原因就是物质本身,否认有任何超自然的精神本原和天命神意。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按照不变的,永恒的自然规律运动着。人作为自然界的生物也服从于这些规律。认识论上,法国唯物主义者们从洛克的经验论出发,并用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原则消除17世纪各种形而上学体系中的心物二元论或身心平行论因素。他们克服了洛克学说本身关于观念的两种来源的不彻底性,认为人的一切认识都源于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观念;感性的直观是真理的标准。它还认为人类的理性有无限的能力。它反对封建统治,高举无神论的大旗,揭露宗教神学和天主教会的反动本质。
法国唯物主义者们的这些思想,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是当时西欧最进步的哲学。但由于受当时自然科学水平和阶级的局限,它仍然和当时西欧的各种唯物主义学说一样,没有摆脱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在社会历史观方面,虽然强调人是社会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但却把社会看成是人的机械总和,认为上层建筑是由某些个别“天才”人物的理性、意志决定的。从而导致了“意见支配世界”、“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