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机器》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139页(859字)

18世纪法国哲学家拉美特里最有影响的着作。1747年在荷兰匿名出版。全书由出版者的声明,献辞和正文三个部分组成。其主要是否定宗教神学、形而上学所主张的心灵实体问题,是一部机械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性质的着作。

作者在该书中运用大量的医学和生理学的知识,证明人的心灵状况决定于人的机体状况,特别着重证明思维是大脑的机能和道德源于机体的自我保存的要求。作者公开表明其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立场,驳斥了心灵为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唯心主义观点,论证了精神对物质的依赖关系。作者认为,只有医生和解剖学家才有资格讨论“人体的哲学”。并且宣称,他要根据经验和观察,通过人体的器官把心灵解剖出来。人的心灵依赖于人的本质,因而睡眠、年龄、饮食、疾病、气侯等对心灵都有影响。该书用大量篇幅阐明心灵是人的肢体的一种能力,心灵的一切作用都依赖着整个身体组织,认为“组织足以说明一切”。认为器官的肌肉和想象作用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因而思索和热情使血液热起来,两者和谐一致,从这种和谐中“便会认识到人的物质统一性了”。该书还反对人与动物有先天区别的观点,认为人与动物是同一材料做成的,从动物到人并不是一个剧烈的转变。人也“是一架巨大的极其精细、极其巧妙的钟表”。人的知识是在感觉基础上想象作用的产物。书中强调坚持对自然的研究,坚持自然法则,认为只要把偏见的锁链打碎,把经验的火炬举起,就会给自然以应有的荣誉。宗教是“神圣的毒药”,宇宙如果不是无神论的宇宙就不是快乐的宇宙。最后结论是:“人是一架机器;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

拉美特里的这部着作是18世纪法国第一部以公开的无神论形式出现的系统的机械唯物主义的着作,在自然观、认识论、社会历史观、无神论和伦理观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后来为其他法国唯物主义者进一步发展了的思想,它在当时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