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201页(747字)

【生卒】:1788-1860

【介绍】:

德国哲学家,近代反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唯意志论的创始人。生于波兰的但泽。早年在法国受教育,后随父母游历英国、瑞士和奥地利。1806年入哥丁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1811年转到柏林大学继续攻读哲学。1814年在耶拿大学获博士学位。1822年被聘为柏林大学讲师。后因与黑格尔竞争惨败离开大学讲坛,靠其父的遗产到瑞士和意大利等国旅游。逝世前定居于法兰克福。

叔本华认为,生命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是世界的内容和本质。它是一种盲目的、无法用任何理性的概念加以界说的神秘冲动,通过理念的不同等级而客体化为表象世界中的万物。人是世界的一部分,因此意志也是人的本质。人的认识和活动是意志的表现,人身体的各种器官是意志的显露,可见的世界只不过是意志的镜子。他断言“世界是我的表象”。由此贬低理性,认为理性只是意志的外壳和工具,应该服从神秘的不可知的意志。历史观上,他宣扬历史是由出类拔萃的“才子”创造的;认为没有才子的指引,人类就要沦落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他否认历史进步,认为历史只是简单的重复。

叔本华把意志视为人生痛苦的根源,认为意志的无止境欲求和满足推动着宇宙的生成变化,与人伴随而来的就是痛苦与快乐的不断交替。但满足和快乐只是暂时的,缺乏与痛苦则贯穿人生历程的始终。要摆脱痛苦就必须否定生命意志,实行禁欲,弃绝意志的一切欲望达到忘我,在无欲宁静的理想世界中实现超脱。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和悲观主义对现代西方的许多哲学流派都有影响。主要着作有:《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论自然意志》、《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