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革命的结构》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387页(862字)

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的主要代表作。出版于1962年。该书以“极度浓缩的纲要形式”表述了作者在科学史研究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套新的系统的科学观。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学派的诞生。

库恩的这本书是从下面的这个疑问开始的,即“科学史究竟是不是这样一个由个别科学贡献复合而成的积累过程。”库恩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在他看来,科学也许根本就不是通过一个一个发现和发明的积累而发展的。那么科学究竟是怎样发展的呢?库恩在“导言”中指出:“本文的目的是要勾画出一种大异其趣的科学观,一种可以从科学研究的历史记载本身浮现出来的科学观。”这种科学观简要的说就是以一定的范式为基础的常态科学和科学革命相互交替的发展模式。库恩认为,科学是从前科学演化而来的。在前科学阶段,各种观点相互竟争,最后统一于一派最有权威的学说,于是形成了一个科学共同体所共同遵循的范式。范式是任何一门学科达到成熟的标志。有了共有的范式,科学就从前科学阶段进入了常态科学阶段。常态科学或成熟科学的通常发展模式,就是一种范式经过革命向另一种范式的逐步过渡。在常态科学阶段,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按照统一的范式从事科学研究活动。随着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反常现象,反常现象的不断增多就产生了危机。危机动摇了科学家们对原有范式的信念,于是就产生生了科学革命,即从旧范式向新范式的过渡。新范式一旦确立,科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科学阶段。库恩的这种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可表示如下:前科学→常态科学→反常与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态科学……。在库恩看来,科学的发展既非逻辑实证主义所谓的量的积累过程,也非波普所谓的不断革命的过程,而是常态科学阶段量的积累与科学革命阶段质的飞跃之间不断循环交替,以致无穷的过程。

《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出版,不仅在科学哲学界和科学史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热烈的争论,而且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诸领域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上一篇:库恩 下一篇: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