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十二经脉的命名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24页(582字)

十二经脉的命名首先以所在的手足为依据;其次以分布部位的阴阳大小位置为区别;再次以经脉所属脏腑为定名。其阴阳大小的区别,首以“两仪”所生“四象”为主体,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另在二阳之中加上“阳明”,二阴之中加上“厥阴”而成三阳、三阴。太阳指阳气之大者,少阳指阳气之小者;太阴指阴气之大者,少阴指阴气之小者,均不难理解。惟“阳明”与“厥阴”之义,《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说:“阳明何谓也”,“两阳合阳也”;“厥阴何谓也”,“两阴交尽也”。意指阳明为太少二阳相合而明,厥阴为太少两阴相交而尽。至于三阴三阳在人身上的排列位置,《素问·阴阳离合论篇》指出,“圣人南面而立”(面南背北,腹前背后,两手下垂,外侧为上阳,内侧为下阴,拇指在前,小指在后),“少阴之上(外侧)名曰太阳”;“太阴之前(前外侧)名阳明”;“厥阴之表(外侧)名曰少阳”;“中(腹)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后(小指侧)名曰少阴”;“少阴之前(拇指侧)名曰厥阴”。据此则可绘成示意位置图,见图2-1。因此循行在上肢内侧前面属肺的命名为手太阴肺经;循行在上肢外侧前面属大肠的命名为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在下肢前面而属胃的命名为足阳明胃经,余可类推。

图2-1 三阴三阳位置示意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