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足阳明胃经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37页(2937字)

【循行分布与所过腧穴、交会经脉】

胃足阳明的经脉:起于鼻旁手阳明经的终穴迎香,承受其脉气上至鼻根(頞)部左右相交,旁边受纳手足太阳之脉,并交阴、阳蹻脉于睛明(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蹻脉之会)穴,下沿鼻外侧,过承泣(足阳明、阳蹻、任脉之会),会阳蹻、任脉,经四白,在巨髎(足阳明、阳蹻)再会阳蹻,而入上齿中,回出来夹口旁交手阳明、阳蹻于地仓(手足阳明、阳蹻之会),环绕口唇,上交手阳明、督脉于水沟(督脉、手足阳明之会),下交任脉于承浆(任脉、足阳明之会),左右相会,退沿下颌,经面动脉部大迎穴,再沿下颌角的颊车穴,上耳前的下关(足阳明、少阳之会)穴与足少阳相会,交会手、足少阳于上关(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穴,沿着发际,历经足少阳的悬厘、悬颅、颔厌(均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三穴,而在本经的头维(足少阳、阳明之会)穴再次和足少阳相交会后,到额颅部与督脉、足太阳相会于神庭(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穴。

它的支脉:从大迎穴前直下人迎,沿喉咙,历水突、气舍,折后会诸阳脉于督脉的大椎(督脉、手足三阳之会)穴,进入缺盆,下穿横膈,属于胃腑(内当中脘、上脘穴处),联络脾脏。

外行纵直的主干:从缺盆下行经气户、库房、屋翳、膺窗等穴,到乳部的乳中、乳根穴,向下夹脐两旁,经不容、承满、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诸穴,进入气街(腹股沟)部的气冲穴而与冲脉相会。

它的内行支脉:从胃下口(幽门),下沿腹腔内部,下到气街部与前者相合。由此下行经髀关穴,抵伏穴,下至膝髂中的犊鼻穴,下沿胫骨外缘,过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等穴,下行足背,经解溪、冲阳、陷谷,进入中趾内侧,过内庭穴,出中趾内端的厉兑穴。

另一支脉:从膝下三寸足三里处分出,经丰隆,进入中趾外侧端。

还有一支脉:从足背冲阳穴处分出,进入大趾缝间,出大趾末端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本经脉气还从足三里穴合入于胃,从上巨虚穴合入大肠,从下巨虚处合入于小肠(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本经循行分布,见表2-22。

表2-22 本经循行所过腧穴表

【病候分类与析解】

1.病候分类 见表2-23。

表2-23 足阳明胃经病候分类表

2.析解

(1)本外经病

贲响腹胀:胃经之脉,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其支者,起于胃口,下腹里,下至气街而合。如果经气动乱厥逆,腹部的气机运化失常,因此发生鸣响腹胀。

颈肿:胃经之脉,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经过颈部,如果经脉有病,血伤壅郁,就会发生颈肿。

膝膑肿痛:胃经之脉,下膝膑中,若经脉有病,经气失宣,血郁膝膑则致肿胀疼痛。

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胃经之脉,循膺乳,合于气街,经股部,历髀关、伏兔穴,沿骭外廉,下足跗,入中趾间。若经病而气血壅滞不通,在上述经脉循行所过处均会发生疼痛。若脉病经气枯竭,卫气不达,足中趾不能运动。

身以前皆热,身以前寒栗:胃经之脉经过胸腹,若气火有余,阳盛则热,若气虚不足,阳虚则为寒栗。

(2)本脏(腑)病

消谷善饥:胃腑之气有余,胃火偏炽,消烁水谷,就会出现嘈杂善饥。

胀满:胃腑之气不足,胃阳不振,食物不能消化,所以发生胸腹胀满。

(3)他脏(腑)病

善呻、数欠、颜黑:胃属土,肾属水,土能制水。若脉气厥逆动乱,则己所胜者趁机反侮,可以出现水气(阴气)偏盛的症状。肾主欠、主呻,所以动辄呻吟,常打呵欠,肾水色黑,水色外现,所以颜面发黑。

心欲动:火生土,土经气火有余,厥逆上传于母(心脏),心神为之干扰而不安,故筑筑而悸动。

溺色黄:《灵枢·本输》中说:“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胃府之阳气有余,传邪于小肠,所以溺色变为黄赤。

(4)有关器官病

鼽衄:胃经之脉,起于鼻,交頞中,胃经虚寒,鼻窍多流清涕,胃经热郁,灼络血溢,就会鼻中出血。

口,唇胗:胃经之脉,挟口环唇,其筋上挟口。胃经有病,气血失濡,颊筋无气温养,则发生口角斜。热在阳明血络,则循脉所过之口唇部发生干疮。

喉痹:胃经之脉循喉咙,入缺盆,阳明血分郁热,上攻喉嗌,就会咽喉肿痛。

(5)其他病

恶人与火,闻木声惕然而惊: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有余,所以怕见火光;木克土而生火,土畏木侮,所以听到“角”声(五音之一,性属木)就会惊怕。

独闭户塞牖而处:如果阳尽转阴,由于阴气好静,所以畏光畏声而性不喜动,所以独自一人关闭了门户,填塞了窗牖而居住。

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这是阳明大热之邪炽盛到较高程度,由于清阳实四肢,阳邪炽盛,所以善于登高;火热生痰,迷蒙心窍,故狂言而歌;阳邪亢盛,自觉烦热,因此弃衣乱跑。

狂疟:风温热邪袭入阳明,与多气多血之经相搏,疟势鸱张,热多寒少,甚或但热不寒,名为热疟及瘅疟,疟在阳明也,亦称阳明疟。

温淫汗出:温邪袭入阳明,症见高热,口渴,汗自出,脉洪大,即仲景所谓“阳明病”。

大腹水肿:胃属戊土,肾为胃关。土虚不能制水,关门不利,水气渗溢,所以发生蛊胀和水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