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339页(1123字)
肝硬化是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造成的弥漫性肝脏损害。有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最为常见。
【诊断要点】
起病与病程发展一般均较缓慢,病情亦较隐匿,可潜伏3-5年或更长;少数因大片肝细胞坏死而发展较快,3-6个月便可形成肝硬化。临床上一般将肝硬化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1)代偿期 仅有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上腹痛、大便不规则,而无明显体征,肝功能检查正常或轻度异常。
(2)失代偿期 除上述症状外,还见腹水、浮肿、黄疸、腹壁静脉怒张、脾肿大、蜘蛛痣、发热、出血、显着营养不良、肝性昏迷等。
【治疗】
1.体针 取穴:行间、太冲、中封、曲泉、章门、期门、肝俞、脾俞、水分、阴陵泉、复溜、水道。每次选3-5穴。方法:平补平泻,邻近肿大脏器的穴位须浅刺,间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按疗程进行较长期的治疗。
2.耳穴 取穴:肝、胆、大肠、小肠、肾。方法:把王不留行籽贴在耳穴上,左右两耳穴位隔日交替贴治。
3.灸法 取穴:至阳、肝俞、脾俞、章门、期门、水分、水道、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方法:至阳、肝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可用药物发泡灸法,腹部穴位章门、期门、水分、水道、关元可用压灸疗法:将桂枝、白芷、急性子、王不留行籽、公丁香共研细末,拌入适量面粉,调成薄浆糊状,用纱布制成灸用衬布晒干备用。灸治时,把艾条燃旺,对准经穴,中隔药衬布压灸3-7次,隔日1次,10次一疗程。
【备注】
(1)本病中医学属“鼓胀”、“单腹胀”等范畴。可参阅“鼓胀”节。
(2)肝硬化的预后与病因、病变类型、肝功能代偿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而有所不同。死亡原因常为肝性昏迷、上消化道出血与继发感染等。
(3)应用针灸方法治疗肝硬化可综合其他方法一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