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麻痹
书籍:中国针灸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372页(992字)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是一种发生于中年以上,脑内黑质和纹状体变性,临床表现为震颤、肌肉强直和运动减少为特征的疾病。
【诊断要点】
(1)中年以上发病,起病缓慢。
(2)一侧或两侧上肢震颤,手指呈“搓丸样动作”,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3)肌张力增高,呈“铅管样强直”或“齿轮样强直”。
(4)运动缓慢,启步困难,但停步亦较难,呈“慌张步态”,行走时两上肢无摆动。面部表情少,呈“面具脸”。
(5)往往伴有顽固性便秘、大量出汗等。
【治疗】
1.头针 取穴:双侧舞蹈震颤区、运动区。方法:进针后快速捻转2分钟,频率200次/分以上,继用电针刺激30分钟,选用规律脉冲波,频率200次/分,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起针前再行手法捻转2分钟。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日。
2.体针 取穴:(1)百会、印堂、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2)风府、风池、肝俞、肾俞。方法:以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手法均用补法,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日。
【现代临床举例】
陈氏等治疗震颤麻痹30例,针刺百会、舞蹈震颤区、四关,明灸肝俞、肾俞、气海、关元,取得疗效。(陈兴华等,中医杂志,1999;(6):342)
【备注】
(1)针刺对于本病的早期及轻度患者有较好疗效,对重度患者应配合药物治疗。
(2)本症在中医属“风颤”范畴。
(3)鼓励患者尽可能多地进行体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