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湿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468页(1883字)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其特点为阵发性剧烈瘙痒,皮疹呈多形性、对称性分布。内在因素和外界刺激均可导致本病发生。中医认为,风湿热邪气侵袭肌肤或血虚有热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急性湿疹以湿热为主,慢性湿疹多兼有血虚。本病无季节和男女性别差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医病证中的“湿疹”亦基本指本病,可参照本病治疗。

【诊断要点】

根据湿疹症状和发病的缓急,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有时三期也可同时存在,难以划分界限。各期均以阵发性瘙痒为其基本特点。

(1)急性湿疹,起病较快,皮损可有红斑、丘疹、水疱、丘疱疹、糜烂、渗出及结痂,病程较短,但愈后易复发。

(2)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症状减轻后,病变处仍留有小丘疹、轻度糜烂、鳞屑、结痂,偶有丘疱疹、小水疱。治疗合理,数周可愈。

(3)慢性湿疹,多数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转变而来,其皮损多表现为干燥、鳞屑、肥厚、皲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等。病程可长达数年,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常可急性发作。

【治疗】

1.体针 急性湿疹:选大椎、曲池、合谷、血海(均泻法),神门、阴陵泉(均平补平泻),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1周后改为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亚急性湿疹:选脾俞、阴陵泉(均补法),血海、上巨虚(均平补平泻),留针15- 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慢性湿疹:选脾俞、肝俞、膈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均补法),血海、合谷(平补平泻),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灸法 取穴:阿是穴、大椎、曲池、血海、三阴交。方法:阿是穴以艾条温和灸30分钟;余穴用隔蒜灸,每穴5-7壮,隔日1次。

3.皮肤针 取穴:干燥肥厚的皮损处。方法: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轻轻叩刺,直至皮肤微出血,再拔火罐,5-10分钟后起罐,每周2次。多用于慢性湿疹。

4.耳针 取穴:肺、神门、相应区、皮质下、肝。方法:每次选2-3穴,中等刺激,留针20-30分钟。也可埋针。急性湿疹每日针刺1次,慢性湿疹隔日针刺1次。

5.头针 取穴:相应感觉区。方法:进针达到一定深度后开始捻转,每分钟180-200次,每隔3-5分钟捻转1次,共2-3次,留针20分钟。

6.水针 取穴:曲池、血海、足三里。方法:每次选2穴,注入适量维生素B12或板蓝根注射液,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现代临床举例】

(1)孙氏等采用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治疗顽固性湿疹50例,取双侧足三里、曲池穴;每穴注射0.1毫克,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日。本组患者大多数为久治不愈者,以本法治疗后显效占84%,总有效率96%。对其中17例在治疗前后作免疫功能测定,观察到大部分病例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提高。(孙梅倩等,中国针灸,1986;6(3):45)

(2)任氏用针刺治疗阴囊湿疹112例。治法:取中极、血海、三阴交、蠡沟、大敦(刺血)、会阴,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捻针1次,每日针刺1次,2次为一疗程,休1日后再行下一个疗程。结果:除8例因皮疹肥厚类似亚急性鳞屑性苔藓化,连针三个疗程而愈外,其余均针2次而愈。(任仓孝,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1;(1):38)

(3)林氏用自血穴位注射法治疗全身性湿疹46例。治法:取曲池、足三里、肺俞、三阴交、血海。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2.5%枸橼酸钠注射液0.6毫升,再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6毫升,立即摇匀,迅速刺入穴位,得气后分别注入以上穴位,按排列顺序每次取2穴,每周1次。结果:经3-8次治疗,痊愈40例,好转4例,无效2例。(林凌,中国针灸,1993;(4):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