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469页(1379字)
皮肤瘙痒病系指临床上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的皮肤病。临床上可分为泛发性和局限性两种,多见于老人和多种慢性系统性患者,冬夏季节易发,病因较复杂。
【诊断要点】
(1)瘙痒易于入睡前、精神紧张或气候变化时、饮酒或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后发生。
(2)瘙痒一经发生,常难遏止,皮肤常继发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甚至出现苔藓样变、湿疹样变、脓皮病以及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3)患部除瘙痒外,别无原发性皮肤损害。
【治疗】
1.体针 取穴:曲池、合谷、风门、血海、膈俞、足三里。方法:每次选穴3-4个,针用提插捻转泻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每次留针20分钟。
2.水针 取穴:双侧曲池、足三里。方法:将盐酸苯海拉明50毫克/毫升和维生素B150毫克/毫升加注射用水5毫升的混合液,每穴注射2毫升,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3.耳针 取穴:肺、皮质下、神门、肾上腺。方法:每次选2穴,双耳交替。强刺激,留针20分钟,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
【现代临床举例】
(1)郑氏用耳压法治疗皮肤瘙痒症30例。方法:取肺、大肠、荨麻疹区、过敏点、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用王不留行籽黏于0.8厘米×0.8厘米大小的关节止痛膏中央,分别贴按在耳穴上。每次按压1-2分钟,以局部痠、胀、疼能忍受为度,每日按压3-4次。两耳交替,隔日更换,7次为一疗程。结果:一个疗程治愈18例,两个疗程治愈10例。(郑光亮,云南中医杂志,19888;(6):34)
(2)安氏用针刺治疗皮肤瘙痒症42例。方法:取双侧至阴穴及屋翳穴。以15毫米长毫针垂直刺入至阴穴3.3毫米,垂直刺入屋翳穴1.6-2.3毫米,施以补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痊愈34例,显效6例,无效2例。(安华,中级医刊,1994;(3):58)
(3)郑氏等用火针治疗皮肤瘙痒症100例。方法:以肺俞、膈俞、风市、筑宾为主穴,上肢重加曲池,下肢重加血海。穴位局部皮肤消毒后,将火针加热至通红发亮,对准穴位疾速刺入2-3毫米,快速出针,针后穴位勿抓搔,3日内禁淋浴。隔3日针1次,6次为一疗程,一般不超过二个疗程。结果:痊愈62例,显效25例,好转11例,无效2例。(郑学良等,中国针灸,1991;(6):56)
【备注】
(1)针灸治疗皮肤瘙痒病,止痒效果较明显。
(2)全身性瘙痒宜循经、辨证取穴;局限性瘙痒宜局部、辨病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