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鼻渊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554页(1286字)

鼻流腥臭浊涕,鼻塞,嗅觉减退或丧失者为鼻渊。古代文献尚有“脑渗”、“脑漏”、“脑崩”等名称。与现代急慢性副鼻窦炎等相关。

【发病因素】

外感风寒或风热,蕴热循经上蒸鼻窍;肝胆郁热,移热于脑,凌犯肺窍;肺脾虚弱,清阳不升,邪毒滞留,上结于鼻。

【辨证分型】

(1)风寒化热证 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多涕色黄,咳嗽痰多,舌质红,苔薄白或淡黄,脉浮数。

(2)肝胆郁热证 涕多黄稠,腥臭难闻,头痛目眩,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3)肺脾虚弱证 鼻涕黏白或稀浊,鼻塞较重,嗅觉减退,伴头重眩晕,懒言肢倦,食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疗】

治则:宣肺、清热、利窍。

1.体针 主穴:印堂、迎香(或鼻通)、合谷。风寒化热证加列缺,肝胆郁热证加风池、太冲,肺脾虚弱证加太渊、足三里。方法: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耳针 取穴:内鼻、肾上腺、肺、额、内分泌。方法:中等刺激,间歇捻转,留针20-30分钟,15次为一疗程,或埋揿针5-7日。

3.水针 取穴:合谷、迎香。方法:采用复合维生素B注射,每穴0.2-0.5毫升,每次选用1穴,隔日1次。

【古代文献选录】

《针灸聚英·玉赋》:“头风鼻渊,上星可用。”

《针灸大成·玉龙歌》:“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

《针灸大成》卷九:“第二十六、鼻渊鼻痔:上星、风府。更刺后穴:禾髎、风池、人中、百会、百劳、风门。”

《类经图翼》十一卷:“鼻渊:上星、曲差、印堂、风门、合谷。”

《针灸逢源》卷五:“鼻渊又名脑漏:上星、风府、曲差、人中、合谷。”

【备注】

(1)针刺治疗鼻渊有较好的疗效,近期疗效明显,特别是改善症状更为显着。

(2)凡鼻渊患者,应戒除烟酒,忌食辛辣食物。同时要经常清洁鼻腔,保持鼻道畅通及鼻咽、口腔的卫生。

上一篇:膜迷路积水 下一篇:中国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