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肺切除手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594页(2510字)

针刺麻醉下施行肺切除手术是最早在临床中应用的一种较大型的手术。30余年来,针麻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曾对肺切除手术的取穴、预测、呼吸管理、辅助用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改进以及针麻剖胸状态下的病理、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总结了某些规律和经验。近年来,又对针麻镇痛不全等问题,进一步开展了研究。用针刺加针刺镇痛增效药氟哌叮醇、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进行肺切除手术,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扩大了针麻适应证。

1.病例选择

(1)针麻肺切除适用病例

1)肺部比较单纯的球形病灶、空洞、支气管扩张、良性肿瘤或早期周围型肺癌。

2)肺部病灶虽然广泛,但估计肺门与胸腔黏连较少,手术能在2-3小时内完成者。

3)药物过敏或肝、肾功能较差者。

4)预测情况好,能进行合作。

(2)非针麻适用的病例

1)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未能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心肺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

3)精神状态不正常或不合作者。

2.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和其他针麻手术相似,但重点要进行呼吸训练,一般从术前3-7日开始,取手术模拟体位,术侧胸部放3-5公斤重的沙袋,全身肌肉放松,作缓慢、均匀、自然的腹式呼吸(每分钟5-10次),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3.穴位选配与刺激方法

(1)体针(之一)

1)取穴:三阳络透郄门、下翳风、任脉穴、督脉穴。

2)操作:有两法,一法为针刺得气后,均接通电麻仪,刺激频率为200-2000赫兹。另一法为任脉、督脉穴电针刺激,方法同上,三阳络透郄门用手法运针,以提插结合捻转之法,提插幅度为0.5-1厘米,捻转角度为180°-360°,频率为100-200次/分,采用连续运针,紧密配合手术,随时调节针刺强度。针刺诱导时间15-20分钟。

(2)体针(之二)

1)取穴 共分4组穴,根据不同手术步骤而选用。

①镇痛穴组 切皮:后溪、束骨、支沟、足临泣、内关、太冲;剥骨衣:支沟、足临泣、内关、太冲;置引流管:合谷、陷谷、支沟、足临泣。

②抗呼吸衰竭穴组(用于开胸呼吸困难时) 郄门、后溪、内关、太冲。

③止咳穴组(用于因手术刺激引起咳嗽时) 际、太白。

④镇静穴组 太阳、印堂、下翳风。

2)操作 进针得气后用手法提插捻转,提插幅度0.5-1.0厘米,捻转角度180°-360°,频率150-200次/分,采用持续运针,上下肢手法同步,目视刀下,针刺与手术步骤同步。针刺诱导时间为20-30分钟。

(3)针刺复合麻醉

1)取穴 上肢取后溪、支沟、内关、合谷、郄门、鱼际。下肢取束骨、足临泣、太冲、陷谷、太溪、太白(均双侧)。

2)操作 手法针刺诱导,每穴1分钟,诱导3遍,18分钟后,麻醉诱导用针刺镇痛增效药氟哌叮醇0.15毫克/千克体重,芬太尼0.1毫克,2.5%硫苯妥钠15-20毫升,司可林75-100毫克静脉推入后接1%普鲁卡因及司可林、杜冷丁复合液。气管插管,将复合液滴速减慢(浅麻醉),切皮、切肌、剪肋骨、开胸时患者呼之能睁眼;处理肺门血管时将复合液滴速加快,并用芬太尼0.2毫克分2次静脉滴入;病肺切除后再减慢复合液滴速,放置引流管,合拢关胸、缝肌、缝皮时患者呼之能睁眼。手术开始及手术过程中针麻医师持续运针与手术同步。术中复合液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用量,说明针刺有镇痛作用,并与针刺镇痛增效药氟哌叮醇、芬太尼产生协同作用。

4.辅助用药

(1)术前用药 术前1小时肌注苯巴比妥钠0.1克,或手术前一晚上及手术日清晨口服苯巴比妥钠0.09克。术前1小时皮下注射阿托品0.5毫克,手术前10分钟静脉滴注哌替啶50-75毫克。

(2)术中用药 切皮前一般用生理盐水或少量肾上腺素作皮下浸润,精神紧张的患者可用0.25%普鲁卡因60毫升皮下浸润;剥离骨膜时可用1%普鲁卡因10毫升作肋间神经阻滞;处理肺门时可用0.25%利多卡因进行肺门封闭,术中可追加哌替啶半量。

5.注意事项

(1)进胸腔时先切小口,让空气徐徐进入,同时以面罩供氧,患者作慢而深的腹式呼吸,开胸与关胸时操作要柔和,避免用电灼、电刀、钝性分离和强烈牵拉。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插管或不插管。

(3)术中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

上一篇:口腔手术 下一篇:中国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